設施農業是采用人工技術手段,改變自然光溫條件,創造優化動植物生長的環境因子,使之能夠全天候生長的設施工程。設施農業是個新的生產技術體系,它的核心設施就是環境安全型溫室、環境安全型畜禽舍、環境安全型菇房。
設施農業從種類上分,主要包括設施園藝和設施養殖兩大部分。設施養殖主要有水產養殖和畜牧養殖兩大類。近年來,各地積極推進設施農業建設,目前全國現代設施種植面積達到4000萬畝,約70%的肉蛋奶和52%的養殖水產品由設施養殖提供。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設施農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設施農業能夠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發展設施農業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是調整農業結構、實現農民持續增收的有效途徑,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保障食物安全、賦能鄉村振興的有力措施。
目前全國現代設施種植效率高、產出高、效益高的特點明顯。北方地區每畝蔬菜日光溫室年均純收入3.6萬元左右。設施蔬菜每年僅生產環節用工就達2000萬人,產前產后服務環節還能帶動大量就業。
我國北方和西北地區有著廣闊的戈壁荒灘和沙漠。如果在具備一定種植條件的地方都種上瓜果蔬菜,不僅可以拓展我國的耕地面積,而且還能穩定“菜籃子”產品產能和增加農民收入。設施農業不受外界環境影響,能夠進行全季節的農業生產,滿足人們對多種不耐貯運新鮮動植物農產品的需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推動設施農業邁向現代化,仍有廣闊空間:我國一年有9700多萬噸肉、3400多萬噸蛋、5900多萬噸奶、近6億噸菜、7100多萬噸水產品的消費量;在保障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向非耕地要面積、向新技術要效益,勢在必行。
現代設施農業對于農村基礎建設及有效投資的推動作用顯著。經過精確估算,每改造一畝設施大棚,需耗費鋼材1.97噸、水泥0.4噸;而新建一畝現代設施大棚,則需鋼材5.5噸、水泥5.8噸。目前,全國范圍內有1900萬畝老舊蔬菜大棚亟待改造,同時,高端設施農業仍有500萬畝的發展潛力。
這意味著,通過改造與新建,預計可帶動鋼材和水泥的使用量超過1億噸,并進一步拉動近2萬億元的投資。這一巨大的需求潛力,不僅將有力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升級,也將為相關產業鏈的有效投資注入強大動力。
未來一個時期是設施農業發展的關鍵期。根據《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現代設施集約化育苗(秧)中心建設項目,將在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雙季稻生產大縣建設6000個左右早稻集中育秧中心,建設育秧溫室大棚、播種出苗車間和育秧設施設備,提高水稻集中育秧服務能力,助力提產增效。
《規劃》提出,到2030年,全國現代設施農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區域布局更加合理,科技裝備條件顯著改善,穩產保供能力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增強。設施蔬菜產量占比提高到40%,畜牧養殖規模化率達到83%,設施漁業養殖水產品產量占比達到60%,設施農業機械化率與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達到60%和70%,建成一批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基地,全國設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設施農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