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游是指人們以森林、濕地、荒漠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外部物質環境為依托,所開展的觀光游覽、休閑度假、健身養生、文化教育等旅游活動。這種旅游形式直接或間接地利用森林風景資源,以旅游為主要目的,開展多種形式的野游活動。這些活動在有效的管理措施下運行,并以生態環境、經營者、旅游者和社區居民四方共同受益為目標,達到環境、社會、經濟持續和諧發展。
森林旅游具有資源依賴性強的特點,是以森林景觀、動植物資源、附存自然環境及相關人文景觀等旅游資源為基礎形成的一種“資源型”旅游方式。其資源具有可持續性(可再生)與脆弱性(承載力)、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緊密結合、森林環境與珍稀野生動植物物種多樣性、功能多重性(旅游、林下經濟、加工)、增智性(科普價值)等特征。
在旅游形式上,森林旅游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游覽觀光、休閑度假、探險健身、商務會議等,是滿足人們回歸大自然愿望的一種方式。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森林旅游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分析
森林旅游行業的產業鏈供需布局
在供應端,森林資源、生態環境以及相關的人文景觀構成了基礎資源層。這些資源的豐富性、獨特性和保護狀況直接決定了森林旅游產品的吸引力和可持續性。政府部門、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以及森林資源的所有者或管理者負責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確保資源的可持續供應。
中游的產業鏈環節主要包括森林旅游產品的開發和運營。這一環節涉及旅游產品的設計、包裝、營銷和運營等多個方面。旅游開發公司、景區管理機構以及相關的服務提供者在此發揮著關鍵作用。他們通過市場調研和需求分析,結合森林資源的特點,開發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旅游產品,并通過各種渠道進行推廣和銷售。
在需求端,游客是森林旅游產品的最終消費者。他們的需求多樣化,包括觀光游覽、休閑度假、科普教育等多個方面。游客的數量、消費能力和消費習慣直接影響著森林旅游市場的規模和需求結構。
在供需布局方面,森林旅游行業需要注重平衡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確保資源的可持續供應。同時,還需要關注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產品策略和服務模式,以滿足游客的多樣化需求。此外,加強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合作與協調,形成緊密的產業鏈合作關系,也是推動森林旅游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在森林旅游資源的數量方面,中國的森林公園數量持續增長。到2023年,全國森林公園數量已達到7000多個,比2019年增加了3.6倍,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一線城市區域。此外,各類自然保護地、林草專類園、國有林場、國有林區等區域也積極開展森林旅游活動,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旅游選擇。
在游客數量方面,森林旅游行業的吸引力不斷增強。2019年全國森林旅游游客量達到18億人次,占國內年旅游人數的近30%。而到了2021年,我國各類自然保護地、林草專類園、國有林場、國有林區等區域共接待游客超20億人次,同比增長超過11.5%。這些數據顯示出森林旅游行業的強勁增長勢頭。
在消費收入方面,森林旅游行業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以廣西為例,截至2021年底,廣西林業生態旅游景區達434個,其他涉林景區822個,全年接待游客量達2.07億人次,旅游消費收入達2156億元,首次突破兩千億元大關。這些數據表明,森林旅游行業不僅吸引了大量游客,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消費增長。
森林旅游行業的發展前景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智能旅游的發展,森林旅游行業也在不斷創新和提升服務質量。例如,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機器人等新興技術,森林旅游業的數字化門票識別、導游識別評價、智能路線規劃、旅游景點監控等得到了改進和落實,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和智能化的旅游體驗。
政策環境也為森林旅游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森林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例如,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推動森林旅游產品的創新開發、提升旅游服務質量等。這些政策的實施為森林旅游行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了解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森林旅游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同時,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