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品牌ZARA近期在中國多個城市關閉店鋪的消息確實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并引發了消費者緊急“掃貨”的現象。對于“ZARA將逐步撤出中國市場”的傳聞,品牌方已經明確回應,稱這是不實消息。
根據品牌方提供的信息,過去兩個多月里,ZARA共關閉了惠州、東莞和上海寶山這三家店鋪。這個數字與網絡上流傳的“兩個多月關閉9家店”的說法并不一致。品牌方強調,雖然關閉了一些店鋪,但這并不意味著ZARA正在逐步撤出中國市場。
事實上,ZARA在中國市場仍然有著相當大的規模和影響力。作為西班牙快時尚品牌的代表,ZARA在中國擁有大量的忠實消費者和市場份額。盡管近年來快時尚行業面臨著一些挑戰和變革,但ZARA仍然在不斷調整和優化其在中國市場的戰略和布局。
對于關閉店鋪的原因,品牌方并沒有給出具體的解釋。但一般來說,這可能是出于商業考慮,比如店鋪的盈利能力、市場環境的變化、品牌策略的調整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到店鋪的運營情況。
總的來說,雖然ZARA近期關閉了一些店鋪,但這并不意味著它正在逐步撤出中國市場。相反,品牌方仍在積極應對市場挑戰,并尋求在中國市場的持續發展。消費者不必過度擔憂,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繼續選擇ZARA的產品和服務。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快時尚服裝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投資策略咨詢報告》分析:
ZARA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情況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具體數據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市場競爭、消費者需求、品牌策略等。
根據一些歷史數據,例如2021年ZARA在華的市場份額相較于2006年有所下降,從4.1%降至3.6%。此外,Inditex SA印地坊集團的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財年,ZARA在中國內地市場的門店數量較巔峰期2017年縮減了近七成。這些數據表明,ZARA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和門店數量確實經歷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然而,市場份額的變動是常態,尤其是受到市場環境、消費者喜好變化、品牌競爭策略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對于ZARA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情況,我們需要持續關注市場動態,并結合更多的數據和信息來進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總的來說,雖然ZARA在中國市場面臨一定的挑戰,但其作為國際知名快時尚品牌,仍具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未來,ZARA可能會根據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調整其策略,以尋求在中國市場的持續發展。
近年來,國際快時尚服裝品牌以“快、狠、準”的核心特征,憑借SPA供應鏈模式,在全球得到了快速發展,并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獲得成功。國際快時尚品牌發展迅猛,對傳統服裝形成巨大的沖擊,日漸取代奢侈品牌成為零售商場的主力,未來還將進入運動服裝和家居等領域。
不過在中國市場,H&M、ZARA等曾經風靡一時的快時尚品牌近兩年門店數量明顯縮減。今年6月,瑞典快時尚品牌H&M位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旗艦店正式關閉;此前,H&M上海淮海中路旗艦店也已閉店,該店是H&M在中國市場的首家門店。不僅是H&M,西班牙品牌ZARA、美國品牌GAP等近兩年也關停了大城市里的多家門店。
據了解,“快時尚”源自歐洲的“Fast Fashion”,指一些品牌圍繞當季時裝周的最新設計,以低廉的生產成本加工制作、快速進入商店銷售,讓顧客迅速感受到最新國際時尚趨勢的生產運營模式。在美國,“快時尚”也被稱做“Speed to Market”,這一模式常與麥當勞式的快餐相提并論。
快時尚服裝行業市場現狀呈現出一系列復雜而多元的特點。
首先,從全球范圍來看,快時尚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根據市場調研公司的數據,全球快時尚市場的規模從2015年的500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900億美元,并預計到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30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8%。這表明快時尚行業在全球范圍內仍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
其次,在國內市場,快時尚品牌也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一些國內品牌如海瀾之家、ONLY、UR等,通過創新設計、合理定價和快速上市等策略,成功在市場上占據了一定的份額。同時,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和對可持續發展的日益關注,快時尚品牌也在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并且更加注重環保和勞工權益,以應對市場的挑戰和機遇。
然而,快時尚行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例如,一些品牌被指責存在勞工剝削、不公正工作條件等問題,這引發了公眾對快時尚品牌勞工權益的批評。同時,快時尚的生產和消費模式也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如過量消耗資源、大量排放廢棄物等。在可持續發展日益重要的背景下,快時尚品牌需要加強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此外,從消費者層面來看,快時尚服飾行業的消費趨勢也在發生變化。一方面,消費者對服飾的需求變得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對品質和風格的追求日益提升。另一方面,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也在逐漸增強,對于品牌的環保和可持續性要求也在提高。
總的來說,快時尚服裝行業市場現狀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品牌需要不斷創新和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同時,品牌也需要注重可持續發展和環保,以應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和社會責任要求。
快時尚服裝品牌在中國遇冷,一方面說明本土消費者對服裝消費的需求不再僅僅滿足于款式豐富,對品質與情感要素的關注逐步上升;另一方面也給深耕本土市場的國內品牌預留了空間。
據了解,外資快時尚品牌正在努力改變,紛紛做出新的戰略調整。
調整門店布局,將目光瞄準下沉市場。H&M方面表示,2023年仍將繼續店鋪重建和調整,集團計劃年度新開100家,關閉200家,凈減100家左右門店。其中,大多數新店將開設在二三線城市等成長型市場,而被關閉的門店則集中在發展較為成熟的市場。
隨著新一代消費者崛起,傳統的快時尚消費模式正在被更多元的時尚潮流生活方式所替代。國風服裝品牌以及融合了更多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服裝設計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個性化品牌依靠小單快反的柔性供應鏈,搶占了更多時尚行業和服裝市場份額;越來越多的個性化時尚設計師品牌不斷涌現,各類種草平臺、短視頻平臺正在以多種多樣的方式賦能服裝品牌轉變營銷模式。
天眼查數據顯示,現存服裝制造相關企業154.7萬余家,其中,2023年1-8月新增注冊企業20.8萬余家,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長31.6%。服裝消費市場目前已進入消費品質化、個性化,講究服裝品位、服裝價值,彰顯品牌定位、品牌文化的新發展階段,消費者購買的不僅是商品,還需要透過品牌符號來感知品牌的核心價值。
未來,在華國際快時尚品牌發展趨向多品牌集合,多領域輻射。此外還有大量國際快時尚品牌正進入以及即將進入中國市場。本土服裝品牌亦紛紛轉型快時尚。中國快時尚服裝行業的新參與者越來越多,而零售發展的空間在不斷縮小,未來的競爭日趨白熱化。
想要了解更多快時尚服裝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快時尚服裝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投資策略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