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加快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轉變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日前發布《2023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
《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原煤產量47.1億噸,同比增長3.4%,創歷史新高,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截至2023年底,全國煤礦數量減少至4300處左右。其中,年產120萬噸及以上的大型煤礦產量占全國的85%以上,建成年產千萬噸級煤礦81處。“十四五”以來,煤礦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由400多個增加到1600個左右。
初步統計,2023年大型煤炭企業原煤入洗率69%;礦井水綜合利用率、煤矸石綜合利用處置率、土地復墾率分別為74.6%、73.6%、57.9%;原煤生產綜合能耗9千克標煤/噸,同比下降7.2%。煤炭加快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轉變,現代煤化工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邁進。
煤炭是地球上蘊藏量最豐富,分布地域最廣的化石燃料。構成煤炭有機質的元素主要有碳、氫、氧、氮和硫等,此外,還有極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
按照煤炭用途和使用目的分類,我國煤炭則可以劃分為動力煤、煉焦煤(主焦煤)和無煙煤三大類,其中動力煤主要指作為動力原料的煤炭,狹義上指用于火力發電的煤,熱值和揮發分要求相對低于化工煤,而煉焦煤(主焦煤)則具有中/低揮發分、中/強粘結性的特點,在我國煉焦煤資源相對稀缺,主要用于煉焦碳,焦炭則多用于煉鋼,是鋼鐵等行業的主要生產原料。
煤炭行業產業鏈上游為設備和系統,主要包括采掘機、掘進機等生產設備以及相關的智能化系統;中游為煤炭開采和洗選,主要包括褐煤、煙煤、無煙煤等;下游廣泛應用于電力、鋼鐵、化工以及建材等行業。
《世界能源統計》數據顯示,在全球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排名前五,其份額分別為23.18%、15.1%、13.99%、13.33%和10.34%。我國的煤炭儲量在全球范圍內領先,這對于煤化工行業的發展是有利支撐。
煤炭的供應也關系到我國的工業乃至整個社會方方面面的發展的穩定,煤炭的供應安全問題也是我國能源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環。雖然煤炭的重要位置已被石油所替代,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由于石油的日漸枯竭,導致它必然走向衰敗,而煤炭因儲量巨大,加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煤炭氣化等新技術日趨成熟,并得到廣泛應用。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煤炭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分析:
據悉,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2023年煤炭產量突破1億噸大關,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作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型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中國華能現有煤礦26處,核定煤炭產能11880萬噸/年,產量位列央企第三、全國排名第七。其中,煤炭產能分布在內蒙古、甘肅、陜西三省區,占比分別為71.5%、24.7%、3.8%;煤炭主要用于發電、供熱、化工和建筑等下游行業,能源保供占比80%。
中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煤炭消費,主要依靠鐵路、內河和沿海水運長距離調配。由于受煤炭生產與消費格局的影響,中國煤炭的基本流向是"北煤南運 ","西煤東運"和"煤炭出關"。省際煤炭交流中,南北向煤炭流占75%,東西向煤炭流占25%。其中南下煤炭流占50%以上,北上煤炭流占20%左右,東向煤炭流占20%左右,西向煤炭流僅占5%左右。山西是最大的煤炭輸出省,其輸出量占全國省際煤炭流量的45%。
報告對中國煤炭的發展狀況、煤炭競爭、煤炭產業鏈上下游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中國煤炭發展特點及產業鏈招商策略。報告還對全球的招商引資模式作了詳細分析,并對招商引資模式進行了趨向研判。
想要了解更多煤炭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煤炭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