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2023年凈賺45億,日均進店顧客超百萬人次
3月26日晚間,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6862.HK)發布2023年年度業績報告,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底撈整體收入414.53億元,同比增長33.6%,歸母凈利潤44.95億元,同比增長約174.6%。因整體消費環境復蘇,消費者外出就餐次數相對增加,海底撈餐廳翻臺率顯著提升。
2023年海底撈餐廳整體翻臺率為3.8次/天,同比增長26.7%。全年接待顧客近4億人次,日均進店超100萬人次。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團共經營1,374家海底撈餐廳,其中中國大陸地區經營1,351家,港澳臺地區經營23家;全年新增9家海底撈餐廳,重啟26家前期關停的海底撈餐廳,關閉了32家海底撈餐廳。
火鍋作為我國的傳統美食之一,近年來成長為餐飲行業的火爆賽道,市場規模已近萬億。
近年來,火鍋品類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競爭階段,火鍋餐飲商家之間的同質化程度較高,能夠占領某一細分品類或在經營上突破創新,成為火鍋餐飲商家出圈的關鍵條件。
火鍋市場是國內餐飲行業份額居于榜首的細分市場。依據CCFA數據,火鍋在餐飲市場的份額占比為13.70%,高于第二的四川菜(12.40%)。
近年來,火鍋品類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競爭階段,火鍋餐飲商家之間的同質化程度較高,能夠占領某一細分品類或在經營上突破創新,成為火鍋餐飲商家出圈的關鍵條件。
無論是呷哺呷哺、海底撈等傳統老牌,還是巴奴等近年來“攪局”的新晉霸主,亦或是珮姐、朱光玉、后火鍋等流量新秀,“超預期”式復蘇成為火鍋行業熱度的真實反應,更意味著在市場不斷回溫中,火鍋巨頭們將再次打響市場爭奪戰。
2023年,小龍坎、大龍燚等多家知名火鍋品牌都在加速“出海”。不少品牌方透露,在歐洲開 一家火鍋店,單店盈利能力是國內的5—10倍。
口味和菜品上也要做些調整。“底料不會太辣、菜品選擇也更適應當地,但毛肚、鴨腸等特色單品不會少。”一位歐洲加盟商透露。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火鍋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分析:
川渝火鍋已成國內餐飲“出海”主力。行業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80個國家能見到川渝火鍋的身影;相關預測指出,2026年,海外火鍋市場規模有望達3400億元。
重慶是國內火鍋門店數量分布最多的城市,達到3萬多家,其次為成都市,火鍋門店數量分布達到2萬多家。
火鍋是重慶的名片。重慶火鍋號稱“一鍋煮天下”,背后每一道食材都是一條產業鏈。2022年5月,重慶火鍋食材產業園落戶重慶合川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旨在構建具有重慶辨識度、全國影響力、世界知名度的“重慶火鍋”食材全產業鏈條,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據介紹,2023年6月至9月,重慶市質量協會聯合四川省質量協會通過文獻調研、草案編制、征求意見、專家評審等階段,完成了火鍋食材系列團體標準編制。該系列標準由2個通用標準和10個典型火鍋食材標準組成。
2個通用標準包括火鍋食材產品質量分級通則和火鍋食材生產企業質量提升指南。其中,火鍋食材產品質量分級通則解決了火鍋食材產品質量分級標準不統一、火鍋食材質量良莠不齊等問題,促進火鍋食材的優質優價;火鍋食材生產企業質量提升指南,旨在推動火鍋食材生產企業質量提升,促進火鍋食材產業鏈升級,增強企業競爭力,推動行業健康發展。10個典型火鍋食材標準包含了肥腸、黃喉、鳳爪、毛肚、鴨腸、牛油、調味油、火鍋底料、速凍調理牛肉的標準。
重慶市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陳宏果在會上表示,通過上述12項團體標準的編制和發布,可以規范火鍋食材生產行為,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滿足消費者需求,推動重慶火鍋產業升級發展。
報告在總結中國火鍋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火鍋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火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火鍋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火鍋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