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提出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
商業航天,是指利用商業模式運營的航天活動,旨在通過商業市場的方式開展航天技術和服務的研發、制造、發射和應用,具體包括火箭制造、衛星制造、衛星應用等多個領域,新興應用場景包括衛星互聯網、太空旅行等。
回顧商業航天發展可以發現,2015年被成為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元年,當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標志著中國航天邁向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道路。
商業航天行業產業鏈
從產業鏈看,我國商業航天產業鏈涵蓋上游的火箭發射、衛星及地面設備研制,中游的衛星運營,以及下游的應用環節,傳統應用場景包括通信、導航、遙感,新興應用場景包括衛星互聯網、太空旅行、太空采礦、深空探索等。
商業航天在我國發展勢頭迅猛,離不開政策扶持。早在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將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范圍,以衛星制造及應用推動“十四五”期間商業航天高速發展。
國內先發城市也高度重視該產業發展:截至目前,北京發布了《北京市支持衛星網絡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南箭北星”產業布局,重點支持衛星網絡產業創新和發展;深圳印發了《深圳市關于支持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的工作意見》,通過16條創新舉措,加快建設全球衛星及應用產業創新高地;西安、廣州、重慶等地也采取措施,支持衛星產業發展。
今年,我國第一個商業航天發射場——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的一號發射工位將實現常態化發射。“商業”這兩個字的首次出現,意味著這個發射場有許多與眾不同之處。
從發射次數來看,2023年民營火箭企業共發射13次,2022年為5次,同比增長160%;而在發射成功率方面,民營企業成功入軌12次,占我國總發射任務的18%左右,而就在上一年,也就是2022年,這一占比僅為7.46%左右。一年的時間內,民營企業發射次數不僅大幅增加,成功率也在成倍增長。2023年,國內估值前100名的商業航天企業,排名前五的分別來自北京、廣東和湖北。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展望報告》顯示:
2023年我國商業航天領域新增企業數量為113272家,同比2022年的87844家,增長28.95%。在這其中,有43%為火箭制造企業,35%為衛星制造企業。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預計我國商業航天產業規模今年將突破2.3萬億元。
從業內企業的角度來看,競爭與機遇并存。在火箭、衛星、衛星互聯網、衛星下游應用等賽道上,商業化的程度不一,但都出現了許多市場參與者。
商業航天行業前景預測
當前,在火箭發射、衛星總體生產制造和衛星應用服務等細分領域都有一定數量的民營公司進入,各個商業航天頭部企業均在火箭和衛星研制、星座部署、數據服務等方面顯示出各自的特點與發展趨勢。
對于商業航天,今年是關鍵一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近日發布的《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3年)》表示,2024年是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的關鍵之年,預計中國航天全年實施100次左右發射任務,有望創造新的紀錄,中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將迎來首次發射任務,多個衛星星座將加速組網建設。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展望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