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可廣泛應用于食品、飼料、工業及能源化工等領域,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我國是世界玉米第二大主產國和第一大消費國,玉米消費結構以飼料和工業消費為主,食用消費占比很小。
我國玉米種植面積連續3年保持在6.5億畝左右,產量連續3年保持在2.7億噸以上;2023年,中國玉米種植面積達66328.35萬畝(約合6.63億畝),產量達到28884.2萬噸(約合2.89億噸),單位面積產量達435.47公斤/畝,同比分別增長了2.67%、4.2%、1.49%。
從產區分布來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除“海南”外,均涉及玉米的規模化生產,其中,“黑龍江”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規模穩居全國首位。
玉米行業市場供需
從供應端看,2023年玉米產量和進口量“雙增”,產量為28884萬噸,同比增長4.2%;進口量為2713萬噸,同比增長31.6%。從需求端看,2023年玉米消費總量約為2.78億噸,其中飼料消費1.88億噸,深加工消費6800萬噸,食用消費1200萬噸,其他消費1000萬噸。
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23年全國工業飼料總產量達32162.7萬噸,比上年增長6.6%。玉米在配合飼料中的比例與上年持平,因此去年全年玉米飼料消費量同比有所增加。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玉米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
新季玉米的種植面積、進口谷物的輸入補給能力、下游產業的需求變化以及宏觀經濟層面的相關政策都將成為主導玉米市場價格變化甚至改變階段性趨勢的重要因素。自去年9月以來,玉米市場價格低迷,累計下跌532元/噸,跌幅達18.1%。今年1月底和春節期間,玉米價格觸底反彈,但回升幅度有限。進入3月,玉米價格相對平穩。
除了消費因素,進口量增加對玉米市場影響也較大。數據顯示,我國玉米進口量連續3年超2000萬噸,為保障國內供應起到重要作用。2023年,我國進口玉米2713萬噸,同比增長31.6%。
進口替代對國內玉米市場的影響不斷加深,其規模和調節彈性日益加大。近年來玉米和粗糧進口占比明顯提升。2021年至2023年,我國玉米年度進口量分別為2835萬噸、2062萬噸以及2713萬噸,每年平均進口量約2537萬噸。2023年粗糧(玉米、大麥和高粱)總計進口4366萬噸,占全年糧食進口總量的27%。
海關總署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2月我國累計進口糧食2678萬噸,同比增長7.7%,但有消息稱未來我國進口糧食的數量將緩慢下降。
3月,玉米市場仍將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但隨著售糧壓力集中提前釋放,上游供應減少,在渠道庫存偏緊和需求回暖等因素支撐下,供需格局可能出現反轉,這一階段玉米價格有走強的空間。飼用消費、國內外替代糧源情況以及市場情緒等都決定著其漲幅的大小。
近期,東北三省一區多地中儲糧及其下屬企業玉米收購工作穩步進行,同時市場還不斷出現國家要增加收儲第三批、第四批玉米的消息,提振了市場情緒,更有利于玉米價格平穩運行。另外,為了增加農民種糧信心、提高種糧的積極性,東北多地及時的公布了種糧補貼政策,預計東北地區新季玉米種植面積較為穩定。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對2023/24年度全球谷物貿易量的預測,3月下調至4.684億噸,預計將比2022/23年度水平減少1.8%。全球經濟運行情況是否好于預期、美聯儲何時降息等問題也將顯著影響大宗商品價格。
2024年,玉米市場或將回歸低庫存模式,難以重返2020年至2022年快速拉升的牛市行情。但目前底部也已顯現,短期內,多空博弈下價格趨于窄幅波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玉米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