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零售市場挑戰與機遇并存
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運行逐漸常態化,健康產業的發展面臨新環境下多重變化。醫改政策不斷深化及調整,驅動醫藥零售市場格局持續變革,如集采常態化、門診共濟逐步實施、個賬改革全面執行、線上醫保支付試點等等,醫藥零售市場挑戰與機遇并存。而國民健康觀念和需求發生轉變,從減少疾病進階為追求高質量健康生活,個人健康管理的意識進一步深化,醫藥零售品類結構進一步重塑。
數據表明,2023年藥品零售市場品類增長并不盡如人意。據中康CMH數據,2023年全國零售藥店市場規模為5394億元,與2022年相比略有下跌。只有藥品市場中的生物制品、非藥品市場中的中藥飲片表現比較亮眼,其他類別都乏善可陳。
“進入2024年,追求高性價比是新時代消費的主要趨勢。就醫藥健康消費而言,能否給消費者帶來真正的健康改善,才是衡量性價比的基礎與核心”。中康科技副總裁李俊國表示,上游供應商與下游藥店終端必須合力共建“商品優選+配套患教+評估監測+健康建議”的經營模式,才可能在當下獲得從生存到發展的市場機會。
從行業競爭格局方面來看,對比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我國藥品零售行業集中度偏低,但隨著近年來政策的推進和資本的逐利,連鎖藥店門店加速擴張,行業集中度逐步攀升,市場份額開始向頭部集中,未來連鎖效應有望進一步被放大,行業有望形成集中態。具體來看,2022年我國藥品零售行業CR10、CR50和CR100依次為22.3%、33%和36.5%,分別較2015年增長6.4%、7.3%和7.7%。其中排名前三的企業分別為國大藥房、大參林、老百姓大藥房,市場份額占比分別為4.30%、3.69%和3.42%。
在中國藥品零售行業中,各類企業層出不窮,競爭激烈。建立和完善的藥品零售行業標準,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藥品零售市場中的作用,已經成為藥品零售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
傳統藥店和連鎖藥店是中國藥品零售行業的兩大主要市場,尤其是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連鎖藥店的數量和業績也在急劇增長。像德國瑞士、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也有越來越多的連鎖藥店,讓消費者可以在更加便捷的環境中購買藥品。
網絡技術的發展,藥品電商也迅速崛起,網絡藥品零售正逐漸成為一個新的發展趨勢。網絡藥品零售可以提供更便捷的購藥服務,也提升了消費者的購買體驗。
市場逐步向零售藥店傾斜。藥品零售市場終端主要包括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在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發展歷程中,醫院作為提供醫療服務的場所,服務收費相對較低,主要的收入來源為藥品銷售,逐步形成了以“藥”養“醫”的局面。而由于長期受到醫療機構處方來源的限制,我國零售藥店的市場規模一直處于絕對劣勢地位,零售藥店銷售比重遠低于歐美、日本等醫藥體系較為成熟的發達國家。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藥品零售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分析:
我國近年來陸續出臺了“處方外流”、“電子處方流轉”等一系列政策,推動醫藥銷售的主陣地從醫院、門診等醫療機構逐漸轉向零售藥店,而未來醫療機構的主要盈利來源將從醫藥銷售向醫療服務轉變,藥品零售市場終端占比將面臨調整,零售藥店市場地位逐漸突顯,其未來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商務部發布的《關于“十四五”時期促進藥品流通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培育形成5-10家超五百億元的專業化、多元化藥品零售連鎖企業,藥品零售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零售市場總額65%以上;藥品零售連鎖率接近70%。
同時,多個地區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或支持連鎖藥店下沉鄉鎮,解決農村地區群眾“購藥遠、購藥貴、購藥安全”的問題。未來,零售藥店將為鄉鎮人民解決5分鐘路程內的藥品需求,以其獨有的優勢在鄉鎮人民的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
零售藥品市場已然擴大,已從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向縣域、鄉村市場下沉。如今,縣域市場同樣是藥品零售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伴隨著人口回流,鄉鎮的消費升級意識開始覺醒,隨著人們收入的不斷增長,購物能力提升,對藥品零售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同時眼下鄉鎮藥店存在規模小、藥品少、執業藥師短缺等問題,因此零售藥店未來在鄉鎮發展前景廣闊。
報告在總結中國藥品零售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藥品零售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藥品零售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藥品零售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藥品零售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