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食品是指非本國品牌的食品,即其他國家和地區生產的食品,包含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生產并在國內分包裝的食品。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進出口食品2.0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0%。其中,出口5382.3億元,同比增長5.9%;進口14629.8億元,同比增長6.1%;進出口增長水平同比均有回落,貿易逆差9247.5億元。
就進出口產品種類看,食用水產品、蔬菜及食用菌和干鮮瓜果及堅果為主要出口食品;糧食、大豆、肉類(包括雜碎)是主要進口食品。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進口食品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進口食品進入中國市場需要遵循一系列規定和流程。首先,進口食品必須經過核準是否免驗、裝運前檢驗、申報商檢、報關納稅、查驗、提貨和配送等流程。同時,進口食品的企業需要在貨物到港之前完成收發貨人備案和標簽備案。
其次,進口食品必須符合中國的食品安全標準,這包括食品的成分、添加劑、標簽等方面的規定。此外,進口食品還需要提供一系列的資料,如原產地證書、生產國衛生證書、生產商成分列表、生產商產品檢驗報告等。
近年來中國食品進口額穩定增長。2022年中國進口食品1396.2億美元,同比增長3.1%。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食品進口國。
2022年,中國進口的前六大進口食品品類依次為肉類及制品、糧食及制品、水產品、水果及制品、乳品、植物油,進口額均超百億美元,上述品類進口額合計占中國食品進口總額的79.1%。
隨著來源和品類不斷豐富,進口食品已成為中國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重要補充。中國進口食品額從2013年的490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1396.2億美元,10年間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2.3%。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口食品的渠道和種類都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趨勢,在渠道上由于電子商務的發展,很多海外代購開始涉足食品領域,使得進口食品的入境渠道多元化;在種類上,糕點、酒類、乳制品、等更是數不勝數。而進口食品進入到國內后,主要用途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直接投放到市場進行銷售,另一方面是用于下一步的深加工。
隨著中國持續擴大開放,進口“清單”上的食品種類不斷拉長;預約通關、隨到隨檢等一系列措施,讓食品“等待”的時間不斷壓縮。業內人士介紹,從原產國進口食品到國內,過去需要三四個月的前置準備,現在基本縮短一半,能更靈活地應對各種業務需要。
據中國海關統計,2023年,中國可可及制品累計進口10.33億美元,同比增長9.46%;進口數量為21.76萬噸,同比增長1.32%。市場方面,2023年,中國可可及制品進口額排名前十的國家/地區分別為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意大利、比利時、新加坡、俄羅斯、瑞士、美國、德國、加納,合計占中國該產品進口額的79.25%。
國別方面,2023年,馬來西亞是中國可可及制品進口最主要的市場,進口額為1.78億美元,同比增長8.95%。2023年,中國自加納進口可可及制品為0.29億美元,合計占中國該產品進口額的2.83%。
在整體快銷品發展放緩的趨勢下,進口食品也不例外,但今年略有回升;價格成為進口品保持增長率的核心驅動力,在飲品、乳制品、休閑食品、方便食品、酒類板塊都有體現;高端的休閑食品拉高行業的品類增長,同時多渠道的運營方式,傳統渠道的多種模式及電商平臺的有效結合,會成為行業大勢。在構建多元食物供給體系的背景下,中國進口食品發展機遇不斷擴大。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進口食品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