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持續快速發展,引領全球能源轉型。在技術創新規模化推廣應用等聯合作用下,光伏、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成本持續降低,新能源電價補貼逐步實現平穩退坡,部分地區已經具備了平價上網的條件。
海上風電已經在多國的零碳路徑中處于至關重要的位置,能源危機和俄烏沖突讓各國政府更加認識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2022全球海上風電報告》預計2022-2030年間全球將新增260GW的海上風電容量,到這個十年末(2030年)全球累計海上風電并網容量將達到316GW。
海纜是海上風電項目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海纜占據海上風電總投資規模10%-12%。海纜,全稱海底電纜,是指用絕緣材料包裹的電纜,鋪設在海底,用于電信傳輸。其傳輸方式主要依賴光纖,這使得海纜能夠高效地傳輸電話和互聯網信號。
海底電纜主要分為海底通信電纜和海底電力電纜兩大類,進一步細分還可包括交流海底電纜、柔性直流海底電纜、臍帶纜、動態海纜等類別。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海纜市場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海纜的用途和范圍十分廣泛,不僅用于電信傳輸,還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海洋石油開采等行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承擔著海上電能傳輸的重任,特別是在海上風電場與海洋油氣工程等領域,海纜是電能傳輸的命脈。
海纜對耐腐蝕、抗拉耐壓、阻水防水等性能要求更高。與陸纜相比,海纜鋪設于海底,水下情況復雜,需要承受較大水壓,因此必須具有良好的阻水和機械性能,防止水分滲透導致海纜發生故障,也需要具備良好的機械性能為,此外海纜還需具有防腐蝕、防海洋生物的能力,保障壽命。
數據顯示,2020 年全球海底電纜市場規模為 234 億美元,其中用于海上風 電場的海底電纜市場規模最大,占比達到 45%。
在一個典型的海上 風電項目中,輸電系統通常由用于連接各風力發電機組與海上升壓站的集電海纜(陣列海纜)和用于連接海上升壓站與陸上變電站的送出海纜兩部分組成,兩者合計約占海上風電項目建設成本的 10%左右,其中集電海纜約占 3%,送出海纜約占 5-10%。
海纜具有技術要求高、施工和維護難度大等特點,行業進入壁壘較高,主要的門檻體現在技術、資質、設備、業績和資金等方面。隨著海洋資源開發逐步向深遠海發展,大長度、大水深、柔性直流海纜以及海纜軟接頭技術將成為未來海纜企業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海纜行業呈現較為明顯的“馬太效應”,頭部企業更容易獲得優質客戶的青睞和認可,并通過豐富的生產和項目經驗不斷強化市場地位。第一梯隊的中天科技、東方電纜和亨通光電占據 市場接近 90%的份額;第二梯隊的漢纜股份和寶勝股份目前市占率占比較小,通過近幾年的擴產及接單,逐步擴大目前市占率,但市占率仍較小;第三梯隊的萬達海纜、太陽電纜、起帆電纜目前尚未獲得較大市場份額。
長期空間來看,我國海岸線總計可發展海上風電約3000GW,而截止2022年累計裝機僅30GW,滲透率為1%,長期空間廣闊。
未來海底電纜價值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隨著風電場規模的擴大,海底電纜價值占比呈上升趨勢。一方面,規模增大使得遠端風電機組與海上升壓站的距離增加,場內海纜投資上升;另一方面,規模擴大使得送出海纜所能承受的容量達到極限,需視規模增加送出海纜的回數,增加了送出海纜的投資。預計全國海纜系統市場空間持續增長,至2025年可達385億元。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海纜市場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