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基建行業市場的需求也將持續旺盛。特別是在一些新興城市和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高品質、高效率的基建服務的需求也將不斷增加。
基建行業指的是一些基礎建筑設施的行業。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機場,港口,橋梁,通訊,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氣,供電設施和提供無形產品或服務于科教文衛等部門所需的固定資產,它是一切企業,單位和居民生產經營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質基礎,是城市主體設施正常運行的保證,既是物質生產的重要條件也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條件。
“新基建”指發力于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 基站、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新基建更好服務于消費升級,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從生產看,新基建為中國創新發展、綠色環保發展,特別是搶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術制高點創造基礎條件。
從市場增長的角度來看,基建行業保持了穩定的增長趨勢。隨著政府和國家推出各種激勵性政策,各地的基建行業得到了各方的支持,投資和技術水平都有所提升。這不僅拓寬了基建項目的領域,也適應了市場的變化。同時,新基建項目的不斷涌現,如5G基站、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也為基建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技術發展方面,基建行業也在不斷創新和進步。從機械設備制造到機器自動化,再到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都為基建行業的質量性和可持續性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基建項目的建設效率,也提升了項目的質量和安全性。
2022年,中國投資規模繼續擴大,突破57萬億元。2022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572138億元,比2021年增長5.1%。2022年1-12月,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9.4%,增速連續8個月加快,比2021年大幅提高9.0個百分點。其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13.6%,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10.1%,信息傳輸業投資增長9.3%,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3.7%,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8%。2022年以來,圍繞著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十四五”規劃,我國25省市區發布2022年投資規劃,總投資額超45萬億元,主要投資方向都在基建、新基建領域。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基建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研究報告》顯示: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動脈”,重大項目是穩定經濟運行的“壓艙石”。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2023年以來受益于基建投資力度不斷加強,融資環境逐步改善,我國工程中標數據、挖掘機指數、工程機械設備銷量等一系列高頻數據表明,基建項目開工提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1-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 5.5%;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9.0%。
從政策層面來看,國家可能會繼續加大對基建行業的投入,特別是在一些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如交通、水利、能源、信息通信等。同時,政府也可能會出臺更多優惠政策,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基建領域,以緩解財政壓力并提升建設效率。這將為基建行業市場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隨著近幾年我國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的變化,基建行業企業穩健發展基礎設施項目投資業務,積極承攬高速公路、PPP、片區開發項目等。傳統基建在過去已經發展飽和度較高,而政策又一直強調不能走粗放式經濟增長與刺激的老路,因此,以5G、云計算為代表的新基建進入大眾視野。新基建行業目前市場飽和度低,潛力巨大。我國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帶動了基建建設速發展,基建消費需求將持續增長。
隨著逆周期調控政策加碼,基建有望發揮托底作用,專項債杠桿效應+多渠道融資有望撬動基建投資回升。基建行業近些年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從中國建筑、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中國電建、中國中冶6大建筑央企占據38%左右,一定程度上表明建筑行業的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建筑央企所占的市場份額越來越高。基礎設施投資內涵和結構將發生變化。未來以"鐵公基"為代表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將逐漸減少,而以"人物工"(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及對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新型城市建設所需要的升級產業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市場份額或將逐步擴大。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基建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研究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