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者對食品質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國家對食品安全要求的日益嚴格,精糖市場有望朝著規范發展的方向前進。制糖行業也將被納入食品安全法規的完善監管體系中,食品質量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制糖指以甘蔗、甜菜為原料制作成品糖,以及以原糖或砂糖為原料精煉加工各種精制糖的生產活動。包括: 甘蔗制原糖; 甘蔗成品糖,如白砂糖、綿白糖、赤砂糖(紅糖)、黃砂糖等; 甜菜成品糖,如白砂糖、綿白糖; 加工糖,如冰片糖、冰糖、方糖、精制糖漿、精煉砂糖等; 桔水等制糖副產品。不包括: 以淀粉為原料生產的麥芽糖、葡萄糖、果糖、高果糖、葡萄糖漿等,列入(淀粉及淀粉制品的制造); 糖果制造,列入(糖果、巧克力制造)。
制糖行業的上游行業主要包括甘蔗種植業和甜菜種植業,我國在糖料種植區域分布上呈“南甘北甜”的格局。對制糖企業而言,其上游主要包括生產甘蔗、甜菜、原糖等原材料相關行業,以及提供煤、電、石灰石等能源和輔助材料以及運輸等生產過程中所需資源的相關行業。食糖的下游需求可分為食品、醫藥等工業消費以及居民日常消費兩大板塊。其中,工業消費包括食品加工(烘焙、糖果、飲料、乳制品等)、凝固劑、去污劑等;民用消費則主要為餐飲行業和居民個人食用。
據近代考古學方面的成果,遠在史前時代,人類就已經懂得從自然界中的物質,例如蜂蜜、鮮果、植物中獲取甜味食物了,但這些甜味食物還只能算自然物質而不能算人類的加工制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類的糖業發展基本經歷了早期制糖、手工業制糖和機械化制糖等三個階段,這是世界糖業發展總的趨勢,而中國則是這個總趨勢的典型國家。
糖作為居民生活中和食品等工業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原料,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和不斷成長的工業國家,對糖類的需求整體較大,近年來我國糖類原料作物種植面積波動明顯,一定程度帶來了我國成品糖的產銷波動。目前,我國雖然已成長為第三大白糖消費國,但人均消費量仍低于發達國家水平,工業消費占據主導地位。
如今人們對健康的注重導致對糖的攝取量減少,使得中國糖料播種面積在不斷縮小,據統計中國糖料播種面積由2018年的1622.94千公頃減少至2022年的1470千公頃,減少了152.94千公頃。2021年減少幅度最大同比減少7.04%,播種面積為1458.01千公頃。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制糖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目前我國已經是制糖大國,年糖產量居于世界前列,但是中國是世界上人均食糖消費量最少的國家之一,遠低于全世界人均消費食糖水平,僅及世界人均年消費食糖量的三分之一,屬于世界食糖消費“低下水平”的行列。同時據中國糖業協會官網統計,我國成品糖中,工業消費占比約為58%,民用消費占比約為42%。工業消費包括食品加工、凝固劑、去污劑等,而白糖是這些產業重要原料。
我國的制糖業以甘蔗糖生產為主,占總產量的90%,甜菜制糖生產占10%。糖類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中國12個省區,甘蔗糖產區主要分布在廣西、云南、廣東、海南等南方地區。制糖業是一個高度機械化、連續化、自動化的現代化生產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國是全球糖消費大國,糖消費量位居全球第三,占全球比重在10%左右。我國人口眾多,糖消費量巨大,且較為穩定。近年來我國食糖供給缺口較大,需要大量從國外進口。其中,巴西是我國第一大糖進口來源國。
未來幾年隨著我國糖料作物種植面積的增長,制糖行業進入上升周期。食糖按糖料劃分,可分為甘蔗糖、甜菜糖。從我國糖業發展趨勢來看,未來的重心也是“以甘蔗糖業為主,兼顧甜菜糖業”。我國南方發展的甘蔗糖,與北方發展的甜菜糖,比例分占90%、10%。在蔗糖生產中,廣西、云南兩省區產量占全國80%左右。
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糖及其相關產品的需求將會持續增長。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隨著消費者對糖果、飲料等甜品的消費習慣的改變,對糖的需求有望進一步提升。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品質的要求日益提高,制糖行業將更加注重產品質量的提升和食品安全的保障。這包括提高原料質量、優化生產工藝、加強產品檢驗等,以確保產品的安全和優質。
隨著科技的進步,制糖行業將不斷引入新技術和新工藝,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并推動產品創新。例如,3D打印技術可能在糖果制造領域得到應用,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產品。此外,新型制糖工藝的研發也將為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制糖行業將加強與國際市場的合作與交流,拓展新的發展空間。企業可以通過參加國際展覽、建立國際合作項目等方式,提高國際競爭力,拓展海外市場。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制糖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