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服務熱線
400-856-5388
當前位置:
中研網 > 結果頁

智慧校園行業發展預測與前景分析2024

智慧校園行業發展機遇大,如何驅動行業內在發展動力?

  • 北京用戶提問:市場競爭激烈,外來強手加大布局,國內主題公園如何突圍?
  • 上海用戶提問:智能船舶發展行動計劃發布,船舶制造企業的機
  • 江蘇用戶提問:研發水平落后,低端產品比例大,醫藥企業如何實現轉型?
  • 廣東用戶提問:中國海洋經濟走出去的新路徑在哪?該如何去制定長遠規劃?
  • 福建用戶提問:5G牌照發放,產業加快布局,通信設備企業的投資機會在哪里?
  • 四川用戶提問: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云計算企業如何準確把握行業投資機會?
  • 河南用戶提問:節能環保資金缺乏,企業承受能力有限,電力企業如何突破瓶頸?
  • 浙江用戶提問:細分領域差異化突出,互聯網金融企業如何把握最佳機遇?
  • 湖北用戶提問:汽車工業轉型,能源結構調整,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戶提問:稀土行業發展現狀如何,怎么推動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
免費提問專家
智慧校園指的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的校園工作、學習和生活一體化環境,這個一體化環境以各種應用服務系統為載體,將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生活進行充分融合。智慧校園的建設理念是“以服務為核心,以管理為支撐”,能夠完成科學決策、管路邏輯、信息交換、資源組織

智慧校園

智慧校園指的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的校園工作、學習和生活一體化環境,這個一體化環境以各種應用服務系統為載體,將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生活進行充分融合。智慧校園的建設理念是“以服務為核心,以管理為支撐”,能夠完成科學決策、管路邏輯、信息交換、資源組織、智能感知等工作。

其終極目標就是通過與高校校園活動進行“深度融合”,為用戶提供良好的服務。移動互聯技術從本質上來說主要包括自組織網、4G、Wi-Fi等接入技術,而移動互聯可以有效突破高校校園中網絡接入時受到的有線網絡的限制,充分體現了智慧校園的“開放化”特征。同時,無線網絡支撐下的智慧校園移動互聯環境具有自身的優勢,其特點主要擴展、融合、高速、規模。與傳統網絡所不同的是,移動網絡的接入終端還具有多樣化的特征。社交網絡還具有成本低廉、開放性強的優勢,是高校大學生們展現個性、對社會實體關系進行維系的首選方式之一。

教育信息化在未來將在教育云平臺上進行展現,隨著教育信息化平臺的發展應用,根據教育部的規劃,教育信息化將為現有的教育網、校園網進行教育信息化升級,新一代教育網必然成為未來教育信息化的基礎,亞教網素質教育云平臺是國內實現三網合一的教育云平臺,實現互聯網、電信網、廣電網跨平臺使用并且手機短信支持聯通、電信、移動全網覆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帶來了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促進教育改革。對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了巨大沖擊。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培養創新人才具有深遠意義,是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

智慧校園行業發展現狀

1月4日,北京市教育數字化工作推進會召開。市教委透露,2024年北京將開展第二批智慧校園示范校達標認定工作,遴選出60所左右的智慧校園示范校,打造智慧校園新場景、新生態,全面服務學生成長。到2025年,中小學智慧校園覆蓋率將達85%。

朝陽區組織全區骨干教師研發1萬余個資源包,動態優化教材配套課程資源,整合100多家社會資源單位和學校,推出55門雙師型數字化素質教育課程,覆蓋全區116所學校,12萬余名學生開展常態化學習。

新中考改革背景下,海淀區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開拓實驗教學與測評新路徑。該區構建了集教學資源、實驗數據報告、實驗過程回溯、AI(人工智能)診斷測評于一體的智能化實驗室環境,更精準地診斷學生在實驗操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升學生對學科實驗的整體理解和實踐認知。

近年來,北京將數字化轉型作為支撐首都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在新技術助力學校治理、教師教學、教師研修、學生個性化學習、綜合評價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2023年,市教委評選出首批41所智慧校園示范校,2024年將進一步推動各區各校開展智慧校園建設,持續培育新技術賦能下的新一代學習環境,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賦能學生全面成長。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智慧校園行業發展預測與前景分析報告》分析:

自現代學校誕生至今,校園環境發生了多次嬗變,包括傳統校園、數字校園、智慧校園等,都對教育教學帶來了直接而深刻的影響。實際上,有什么樣的校園,就會發生什么樣的教育,環境的育人作用遠比預想大得多。社會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習不是“外部刺激的反應強化”或“信息的內部加工過程”,而是“社會環境或特定情境中的知識建構過程”,即學習是發生在真實情境中的社會協商和實踐參與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學校教育就是創設學習環境、構建學習共同體、持續開展師生對話的過程。

在傳統校園階段,“一個老師一群學生,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基本就構成了校園環境的主體,教科書、練習冊等紙質媒介是師生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每間教室擺滿整整齊齊的桌椅,學生規規矩矩地坐著聽老師講課……這種場景與工廠車間非常相似,目的就是滿足標準化教學的需要。

在數字校園階段,得益于“校校通”“農遠工程”“三通兩平臺”等重大項目的部署實施,學校教育實現了“修好路、通上車、裝滿貨”,即校園網絡接入全覆蓋,多媒體教室、虛擬仿真實驗室、網絡教學平臺等軟硬件配置逐步到位,各類數字教育資源不斷豐富。教學媒介不僅有紙質媒介,還有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材、專題網站等數字媒介。網課、慕課、翻轉課堂等信息化教學取得規模性突破,讓“一塊屏幕改變命運”“人人都能上名校”成為可能。

智慧校園行業發展前景

近年來,智慧校園建設進入快車道,北京、浙江、江蘇、安徽、寧夏等地出臺了專門文件,引導學校圍繞基礎設施、資源數據、應用服務、安全保障等方面有序推進智慧校園建設,為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數字底座。相對于數字校園,智慧校園具有三大優勢:一是智能感知,依托智能傳感、物聯網等技術,對校園環境狀態進行實時監測,根據師生需求對軟硬件設施進行自動調節,保障校園系統綠色高效運行;二是數據驅動,依托大數據技術開展伴隨式數據采集,深度挖掘分析數據背后的規律,以此實施學習者特征識別、趨勢研判分析及教育教學改進;三是精準服務,依托認知計算、云服務等技術,推動平臺開放協同,實現各項業務線上全流程辦理,為師生提供精準個性的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盡管智慧校園催生了教學、管理、服務新形態,更加貼近師生需求,但這些探索仍然無法突破“工業化教育”的框架,更多是技術支持下教育的局部改善。

在智慧校園建設階段,學校通常會強調科技賦能、數據驅動、虛實融合等元素,核心是發揮數字技術對教育教學的支撐賦能作用;在未來學校發展階段,學校通常會強調協同融合、跨界創新、價值賦能等元素,數字技術對教育發展的革命性影響作用充分彰顯,并進一步呈現出“技術隱身、教育崛起”的新態勢。學校關注重點從技術應用變成育人創新,整合線上線下、校內校外等各方面力量,努力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高質量教育需求。可以說,未來學校是教育形態的整體重構和系統變革,是“工業化教育”轉向“智慧型教育”的必然結果,其核心是大規模標準化教育邁向大規模個性化學習。

中國智慧校園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如果想要了解更多中國智慧校園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智慧校園行業發展預測與前景分析報告》。

相關深度報告REPORTS

2024-2029年中國智慧校園行業發展預測與前景分析報告

智慧校園指的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的校園工作、學習和生活一體化環境,這個一體化環境以各種應用服務系統為載體,將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生活進行充分融合。智慧校園的建設理念是“以服務...

查看詳情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中研網只提供資料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對有關信息或問題有深入需求的客戶,歡迎聯系400-086-5388咨詢專項研究服務)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系:pay@chinairn.com
標簽:
25
相關閱讀 更多相關 >
產業規劃 特色小鎮 園區規劃 產業地產 可研報告 商業計劃 研究報告 IPO咨詢
延伸閱讀 更多行業報告 >
推薦閱讀 更多推薦 >

2024皮卡市場現狀分析 國內縣鄉市場皮卡銷量占比同比增長較好

近日,乘聯會發文指出,今年5月皮卡生產4.2萬輛,同比下降4%,皮卡銷售同比持平,5月皮卡出口占銷量的45%,成為商用車中最強的出口占比。...

2024年中國信托行業的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風險分析

信托行業,作為金融業的四大支柱之一,其本質含義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它指的是基于委托人對受托人的信任,委托人將其財產權委托給受...

中國核電風機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發展空間分析

核電風機是一種專門用于核電站的設備,其主要作用是在核電站內部進行空氣流通,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和工作人員的安全。這種風機通常需要滿足...

寫字樓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寫字樓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一、行業概述寫字樓作為商業地產的一個重要類別,與商業活動密切相關,是從事金融、貿易、高新科技等行業的人...

2024年中國婦科藥行業發展前景及深度調研分析報告

中國是人口大國,截止2022年末中國人口總數共計141175萬人,其中,女性人口數量為68969萬人,同比增長0.03%,占總人口的比例為48.85%。健...

2024年中國箱包行業的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風險分析

箱包行業是指專注于生產、銷售以及提供相關服務的一系列箱包產品的集合。這個行業涵蓋了從設計、研發、制造到銷售、售后服務的整個產業鏈。...

猜您喜歡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 聯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投融快訊
中研普華集團 聯系方式 廣告服務 版權聲明 誠聘英才 企業客戶 意見反饋 報告索引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1998-2024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行業研究網(簡稱“中研網”)    粵ICP備18008601號-1
研究報告

中研網微信訂閱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