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鋰電池市場的全球化,國際競爭將更加激烈。但同時,國際間的合作也將更加緊密。企業需要通過技術創新、品牌建設、市場拓展等手段提升競爭力,同時也要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共同推動鋰電池行業的發展。
鋰電池是一類由鋰金屬或鋰合金為正/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鋰離子電池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是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等原材料供應商;下游行業主要有新能源汽車、電動自行車、消費電子、電動工具、儲能等。
鋰電池具有能量較高、使用壽命較長、重量較輕等優點,鋰電池成為了當前最主流的能量儲存方式之一,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儲能、3C 產品等眾多應用領域。鋰離子電池可分為消費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三類,消費電池因3C產品需求趨于穩定而增長勢頭一般;動力電池受新能源汽車產銷高增驅動而發展空間巨大;儲能電池在國家儲能支持政策的推動下進入成長期。
汽車鋰電池主要包括鈷酸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鎳氫電池、三元鋰電池等不同種類。它們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優缺點,被廣泛應用于各類汽車動力系統。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汽車鋰電池行業也在經歷著快速的發展和變革。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版鋰電池市場行情分析及相關技術深度調研報告》顯示:
2021年中國鋰離子電池生產規模達324GWh,同比增幅在110%左右,其中消費型鋰電池有72GWh、動力型鋰電鋰電池有220GWh、儲能型鋰電池有32GWh;2022年全國鋰離子電池產量達750GWh,同比增長超過130%,其中儲能型鋰電產量突破100GWh。從數量來看,近年來我國鋰電池生產數量不斷增加,2021年產量為232.64億只,2022年增至239.28億只。
鋰電池主要由正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和負極材料四大關鍵材料構成。由于退役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的擴大,各路企業紛紛涌入鋰電池回收賽道。目前布局動力電池回收的主要有四類企業:動力電池廠商、電池材料企業、第三方電池回收企業和汽車廠商。
近幾年我國鋰電池負極材料市場產量保持穩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有:市場增長主要受動力電池市場增長拉動,動力型人造石墨成負極材料市場主要增長點;以貝特瑞、江西紫宸、上海杉杉為代表的企業出口保持增加,尤其是紫宸,隨著其產能的釋放,對日韓企業的出口量大幅增加。
2022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產量為239.28億只,同期進口數量為11.09億只,出口數量為37.73億只,國內鋰離子電池需求量為212.64億只。我國鋰離子電池以出口為主,且近年來出口金額不斷增加。2022年我國鋰離子電池出口金額為509.19億美元。同比增長79.03%;進口金額為29.84億美元,同比下降22.42%。從進口來源地看,我國鋰離子電池主要從馬來西亞等地進口。2022年,我國從馬來西亞進口鋰離子電池6.52億美元,占總進口金額的比重為21.84%。此外,國貨復進口所占比重也較大,為14.64%,位居第二。
目前鋰電池回收多聚焦于電池正極材料,對于負極和電解液的回收卻受到企業忽視。可能因為負極石墨很便宜,所以大家覺得不值得回收,天然石墨的提純存在高污染高能耗的問題,但回收負極材料后生成具有高導電性的石墨烯材料,在電池等領域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鋰電池石墨負極的回收或會成為企業的重視方向之一。隨著未來鋰離子電池使用量的進一步增加,回收利用電池材料將成為一個發展新方向。國內外已經有許多企業開始研究和開發電池回收和重復利用技術,這將對鋰離子電池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擴大,儲能領域的發展以及電子設備對高性能電池需求的增加,鋰電池的市場需求預計將持續增長。特別是隨著各國政府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率將進一步提升,從而帶動鋰電池市場的擴張。鋰電池行業將繼續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推動新型電池材料、智能制造等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這將有助于提升鋰電池的性能,降低成本,并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版鋰電池市場行情分析及相關技術深度調研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