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藥劑即少數民族藥劑,指的是我國少數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傳統醫藥理論和實踐為指導的藥物。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與疾病抗爭、維系民族生存繁衍的過程中,以各自的生活環境、自然資源、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為根基,創立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醫藥體系。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民族藥劑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分析:
民族藥(劑)產業鏈是指從民族藥材種植,到民族藥產品(民族藥飲片、民族藥成藥等)的生產加工過程,到達終端消費者的各個環節所構成的產業鏈條。民族藥產業鏈較長,包括上游民族藥原材料種植、中游民族藥加工制造、下游民族藥流通業等主體環節,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
目前,我國民族醫藥產業存在企業規模小、市場份額小、科研能力弱、市場攻關難、區域發展不平衡、市場融資難等問題,但發展形勢良好,正在邁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新階段。
事實上,盡管民族醫藥現代化的口號喊了多年,但實際上還沒有找到一個發展方向和思路。民族醫藥企業,應該放下"存廢之爭"與"理論之爭",專心做"產業",充分挖掘、利用民族醫藥的寶貴遺產,在兩個層次上開展產品研發:即原有處方的現代制劑工藝改造和有效部位乃至單體化合物的提取與全合成。
二次開發是民族藥現代研究的良好途徑。目前,市場上流通的療效確切的民族藥制劑,大多為復方制劑,劑型都比較落后,其基礎的有效成分、藥效、質控及作用機理等方面缺乏量化指標,在安全、有效、穩定等方面還缺乏規范和標準。因此需要利用多種科學手段對復方藥物所用的藥材的質量、有效成分、制備工藝、質量標準、藥效、藥理、毒理等進行研究。
民族醫藥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理論診療用藥特色,在維護當地人民群眾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民族醫藥經典名方是民族醫藥寶庫中的明珠,是歷經時間驗證的有效方劑,通過繼承、篩選、挖掘、創新,使經典名方的理論得到闡釋,明確其臨床療效、安全性和經濟性,進一步研究經典名方的作用機制,使經典名方的學術價值和臨床價值得到進一步彰顯和提升,這對我們民族醫藥的學術發展和造福人類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會長許志仁表示,我國少數民族地域遼闊,群眾以當地的植物、動物、礦物為自然藥物,通過對當地藥物的深刻認識和有效利用,創造了與當地生產、生活相適應的行醫方式。民族醫藥幾千年來為維護本民族的健康,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民族醫藥在我國民族地區乃至全國的現代醫療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族藥產業是民族地區的特色支柱產業之一。在我國應對和參與全球醫藥產業競爭中,也最具特色和優勢,是包括中藥在內的傳統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報告顯示,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有47個民族擁有歷史悠久的民族醫藥學體系或民族民間醫藥知識積累,其中,壯、蒙、藏、維、傣等15個民族都設有本民族醫藥的醫院
民族醫藥的國際交流越來越便利。相似的生態環境給東盟和中國之間的交流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也使中國跟東盟國家在藥材交往方面變得頻繁。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就傳統的民族醫藥問題,建設了一系列的國際交流平臺,包括中泰等12個國家和地區,充分體現了新的絲綢之路上中醫藥的傳承和發展,以及與東盟的傳統醫藥的融合與共同發展,同時對我國國際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民族醫藥是典型的“資源依賴型”產業,我國還未能完全掌握民族醫藥資源狀況,例如物種、分布、蘊藏量、藥用部位、采集與加工、臨床應用等方面的具體數據。
同時,民族醫藥大多來自于天然產物。有數據顯示,在大約5000到6000種蒙、藏、維民族藥中,分別產自青藏高原、內蒙高原和西北地區,但由于資源物種具有生長緩慢、資源自然更新率低下、適應生態環境脆弱等特點,資源利用方式較為粗放下,極易因過度采挖而導致資源迅速衰減,且價格極易被炒作。如藏藥紅景天、獨一味、蟲草、天山雪蓮等,短短數年價格上漲10倍到100倍,行業發展形勢不容樂觀。
有些民族藥產品缺乏科學規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依據,產品從原藥材到成品缺乏可控的質量標準,缺乏藥理、藥效、毒理研究。質量標準落后,部分民族藥的有效成分沒有明確的定性、定量指標,一些驗方在理論系統上存在爭議和空白。
以蒙、藏、維民族為例,各民族聚居地域遼闊,各地藥用資源物種差異顯著,同一藥物基原復雜和混亂,藥品運用部位及臨床應用“地域性差異”顯著,同時標準缺乏。
有業內人士建議,運用大數據手段賦能民族醫藥的傳承保護,建立民族醫藥數據庫。同時,建立民族醫藥配方數據智能分析系統,利用大數據手段對配方、偏方成分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進而對其作數據挖掘整理,對劑量和療效進行定量分析,快速精準找出對癥治療效果較好的民族醫藥配方,篩選出治療效果好、經濟成本低的民族醫藥特色配方,并提高其藥理的“科學性”和運用效果。
云南省民族醫藥體系
云南省民族醫藥資源豐富,有藥用植物6559余種,占全國總數的51%。千百年來各族人民積累了豐富的防病治病經驗與知識,逐漸形成了民族醫藥多元并存的云南民族醫藥體系。然而受到資金需求量大、研發投入不足、供產銷銜接不暢等問題制約,產業發展短板突出。為助力民族醫藥企業突破發展瓶頸,云南省稅務部門“對癥下藥”為民族醫藥企業開出退稅減稅“良方”,著力把政策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民族醫藥發展優勢。
創新研發是民族醫藥發展的“生命線”,研發背后需要大量的資金作支撐。云南省稅務部門持續加大組合式稅費政策落實力度,將實實在在的退稅紅利落實到惠民利企上來,為企業資金鏈“輸血”,助企業創新鏈“造血”,推動醫藥產業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保障企業技術研發和生產經營的穩步開展。
如果想了解更多中國民族藥劑現狀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民族藥劑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信部、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多種相關報紙雜志的基礎信息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和數據,客觀、多角度地對中國民族藥劑市場進行了分析研究。報告在總結中國民族藥劑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民族藥劑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民族藥劑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