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國際學校是一種提供國際教育服務的學校,通常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并采用國際教育課程和教學方法。這些學校通常面向國內外學生,提供從小學到高中的教育服務。
民辦國際學校教育更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民辦國際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與公立學校有所不同,更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培養,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課程設置上,民辦國際學校通常采用國際通行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并注重實踐教學和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合作學習。
國際學校是培養學生全球勝任力的重要機構,在培養學生全球勝任力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在疫情反復、國際局勢動蕩的2022年,民辦國際學校和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學生全球勝任力培養也呈現出更加多元的特點。
民辦國際學校以招收中國籍學生為主,是中國國際學校中發展較為迅速的部分。2022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等政策法規的落地,一些民辦國際學校或停辦,或更名,或轉為公辦學校,民辦國際學校發展速度減緩。一些辦學實力較強的民辦國際學校通過創設多語多元的文化環境、設置中西結合的課程,以跨學科、項目式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全球勝任力。
同時,通過以學生體驗式和探究式學習為特色的主題活動,豐富中國文化課程的形式與內容,培育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文化自豪感,引導學生從世界眼光看待和呈現中國文化,從小培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能力。可以說,國家認同和文化自信的培育,已成為中國民辦國際學校全球勝任力培養的重要維度。
2022年,深圳、重慶等城市放寬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舉辦者市場準入,允許內資企業和中國公民舉辦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以更好地服務外資引入、國際化營商環境和國際化社區建設。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天生具有國際化、跨文化的特點,它們開設國際文憑課程或者針對僑民的本國課程,因地制宜地引入中國文化課程,培養境外學生在中國這個異國他鄉的全球勝任力。有些區域教育部門組織多種活動,幫助境外人員子女了解和融入中國。
例如,上海浦東新區教育局在2022年舉辦了一系列境外學生中文風采展示活動,為駐滬境外學生提供了展示平臺。2022年,在公辦、民辦教育機構共同探索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類型有新的拓展。例如,2022年9月,上海市靜安區協和雙語培明學校正式開學。靜安區教育局與上海協和教育中心合作,為靜安區內居住和工作的境外人員子女提供中外結合的雙語教育,培養學生的全球勝任力。
2022年,國際學校學生全球勝任力的培養模式更加多元,中國特色更加彰顯。隨著疫情的消散和我國對外開放大門的進一步敞開,公辦學校國際部、民辦國際學校、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將在共存合作中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從藝術教育看,國際學校藝術氛圍濃厚,藝術活動豐富多彩,學生參與度更高。具體表現為,藝術門類多樣,如漢語戲劇、英語戲劇、音樂劇、微電影、動漫、街舞、服裝設計等;喜歡藝術或者選擇藝術方向的學生比例增加,這與國際學校為學生提供藝術展示的平臺與舞臺有關;與校外專業機構合作密切,滿足學生藝術學習多樣化、專業化需求;中華傳統藝術項目逐步推廣,如中國書法、中國畫、陶藝、印染工藝等;國際學校還積極推動各藝術門類的融合創新、藝術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創新。
未來,體育藝術教育在國際學校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充分利用專業資源、社會資源與信息技術手段助力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發展是方向和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國際學校不能僅以學生藝術技能水平作為衡量藝術教育的標準,也不能簡單以單項運動技能水平、運動成績作為衡量體育與健康教育的標準。體育藝術教育的發展不是學校個別學科、個別教師的事情,更是學校、家庭與全社會的大事,需要我們不斷更新觀念、創新實踐、引領發展。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民辦國際學校市場投資策略及前景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總體上看,相較于2021年國際學校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民辦教育新政策沖擊較大、行業反響較大而言,國際學校2022年度整體表現相對穩定,規模總量和格局分布并未發生顯著變化。
按國際學校在線、頂思等第三方機構2021年底公布的統計數據,各類國際學校總數超過1300所。考慮到2022年開辦、停辦的學校數量不大且有相互抵消情況,國際學校存量仍有1300多所。學生總量近幾年來保持在55萬名左右,教職工數量約為15萬人,專任教師超過10萬人,總量也基本保持穩定。
國際學校總體格局仍是東南強、西北弱,分布不均衡且在一線城市集中度高。東部、南部地區國際學校在數量、質量和品牌辨識度上繼續占據主導地位,中西部、西北、東北地區學校的權重和影響都較小。例如,2021年和2022年,廣東、江蘇、上海、北京國際學校數量雖有所變化,但均占據前四。
國際學校在類型、學段、品牌的分布上變化不大。一是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或公辦高中國際部、民辦國際學校的占比情況基本不變,民辦校占比仍超半數;二是在學段分布上,開設高中學段教育的國際學校數量超過80%,高中學段保持主導地位,且高中特色課程的多樣性持續發力;三是本土教育品牌占主導、外來品牌以英美為主的局面未變。
國際學校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要在育人方式和教學實踐上持續創新,深化實施項目制教學、跨學科教學、探究式教學、翻轉課堂等創新教學方法,積極踐行因材施教、個性化學習、全人教育的育人理念,以構建國際特色的育人范式和學校發展形態;另一方面要探索多元化的辦學模式和學校發展形態。例如,為學生在校內提供國內、海外升學的雙軌選擇,擴展至國內高考、港澳就學、海外留學等多元升學出口;積極探索企業捐贈辦學、基金會合作辦學的新模式,以及“走出去”海外辦學的新路徑,等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著重做好支撐學校運行和發展的課程師資優化、學生研究、教學研究、評價改革等事關學校內涵建設的核心工作,以真正實現長久的可持續發展。
想要了解更多民辦國際學校市場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民辦國際學校市場投資策略及前景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