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裝備主要包括太陽能技術裝備、氫能技術裝備、核電技術裝備、生物質能技術裝備、風能技術裝備、地熱能技術裝備、化學電源、新能源汽車和海洋能技術裝備等。這些裝備的研發和制造對于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能源結構的轉型和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新能源裝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同時,新能源裝備的研發和制造技術也在不斷進步,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等技術的應用不斷提升,使得新能源裝備的性能和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
行業產業鏈結構
新能源裝備行業產業鏈包括多個環節,從原材料供應、設備制造、系統集成、運營維護到最終用戶的使用。以下是一個簡化版的新能源裝備行業產業鏈概述:
原材料供應:新能源裝備的生產需要各種原材料,如金屬、塑料、稀土元素等。這些原材料通常由專門的供應商提供,他們的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到新能源裝備的性能和可靠性。
設備制造:設備制造是新能源裝備行業產業鏈的核心環節。這一環節包括太陽能光伏設備、風電設備、氫能設備、生物質能設備等各種新能源設備的制造。設備制造商需要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優化生產流程,以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性能。
系統集成:系統集成是將各種新能源設備和系統進行整合和安裝的過程。系統集成商需要具備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的技術團隊,以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高效性。
運營維護:新能源設備的運營維護是保障設備長期穩定運行的關鍵環節。運營維護服務商需要提供定期的維護和保養服務,及時處理設備故障和問題,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行。
最終用戶的使用:最終用戶是新能源裝備的最終消費者和使用者。他們需要了解新能源設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以確保設備的最大化利用和效益。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新能源裝備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
裝備制造業是工業的心臟和國民經濟的生命線,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引擎,也是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的主戰場。隨著我國“十四五”規劃對高端裝備制造、能源電力、交通、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大力支持,我國制造業產業持續升級,工業生產規模擴大,生產效率提高。在綠色低碳發展導向下,隨著新一輪能源開發建設推開,能源裝備制造將會保持高位發展。
(1)光伏裝備(硅能)領域
當前,綠色低碳已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發展大趨勢。雙碳目標的提出,加速了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的步伐,并重構我國能源產業的新格局。近些年全國電力需求持續增長,電力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快,以太陽能發電、風電為主的新能源已成為我國新增裝機、新增發電量主體。光伏在持續開發大規模電站的基礎上,在建筑、農業、交通、通信等領域不斷滲透,成為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途徑,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1-6月,國內光伏新增裝機78.42GW,同比增長153.95%,前6月光伏累計裝機量超過去年1-11月之和,呈加快提升趨勢。
N型電池新技術快速發展,光伏新材料和新技術路線(如:Topcorn和HJT)的涌現,有望對上游設備的更新替代貢獻增量需求。“光伏行業需求增長+產業鏈價格下降刺激擴產提速+N型電池技術迭代更新”以及光伏設備企業技術持續突破,形成了需求與技術共振的局面,推動單晶爐保持高景氣度發展態勢。
(2)2)鋰電池設備(鋰能)領域
鋰電池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儲能、消費電子等領域,其中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鋰電池產業最主要的應用場景。受益于優質新能源車型的持續投放、充換電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因素,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持續快速增長。
在“配套+降價+增量”三管齊下,托底新能源汽車需求,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提供保障。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3年1-6月我國新能源車銷量為374.7萬輛,同比增長44.1%,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28.3%。
從源頭抓起,讓節能從制造開始,鋰電池設備作為鋰電池制造行業必須的設備和基礎設施,與鋰電池產量息息相關,隨著鋰電池應用端需求的持續擴大,將會帶動鋰電池設備需求也會隨之增長,鋰電池設備衍生出更大的市場空間。
(3)電解水制氫設備(氫能)領域
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不可避免的存在間歇性大、季節性強、波動性高的特點,這些特點給電網調峰填谷造成挑戰。氫能作為零碳綠色的二次能源,具有能量密度大、轉化效率高、來源豐富和應用廣泛等特點,通過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的方式可以大規模促進可再生能源整合發電,能源消納。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氫氣生產國,也是最大的氫氣消費國,生產和消費領域的氫能大多來源于化石燃料。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2022年中國氫氣產量3,781萬噸,同比增長14.58%,目前仍是以煤為主,來自煤制氫的氫氣占比約62%、天然氣制氫占19%,工業副產占17%,電解水制氫僅占2%。
根據中國氫能聯盟的預測,2020年至2025年間,中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1萬億元;2026年至2035年產值達到5萬億元。其中電解水制氫到2030年占比將逐漸提升到10%,到2060年電解水制氫占比將提升到70%。隨著可再生能源的發展,LCOE度電成本的逐低,通過可再生能源進行低成本綠氫制備替代灰氫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新能源裝備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