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建筑工程從投資到最終實現過程中承前啟后的核心環節,建筑設計行業伴隨著建筑業的發展不斷壯大,成為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行業之一。
建筑設計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設計者按照建設任務,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作好通盤的設想,擬定好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方案,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
實現從美觀到智能轉變。宜居與美觀一直是建筑設計所需要考慮的兩項重要因素。不能否認的是,受商品經濟的驅動影響,在滿足基礎宜居功能的基礎上,設計者往往更容易在美觀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但進入到智慧城市時代后,宜居與美觀退生為基本需求,居民對生活的便利、快捷性將更為關注。屆時,建筑與高科技產品的融合能力,將是居民評價的重要指標。為此,城市建筑設計一定要與智能應用深度融合。設計者必須加深對科技產品尤其是生活類科技產品的認知與把握,并在建筑的設計中考慮建筑物與智能設備的銜接能力,以此來推動智能建筑的產生。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建筑設計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要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租購并舉、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實現上下游、產供銷有效銜接,促進農業、制造業、服務業、能源資源等產業門類關系協調。
國家經濟發展方針的轉變,必然對建筑行業規模發展帶來影響,近年來,受益于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我國建筑設計行業發展迅速,隊伍數量、經營規模、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均得到了較快發展,行業的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
建筑設計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根據中國建筑業協會發布的《2022年建筑業發展統計分析》,2022年,全國完成建筑業總產值311979.84億元,同比增長6.45%;完成竣工產值136463.34億元,同比增長1.44%;簽訂合同總額715674.69億元,同比增長8.95%。自2013年以來,建筑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始終保持在6.85%以上,2022年達到6.89%,建筑業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穩固。
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不確定因素疊加影響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而建筑工程的投資建設受宏觀經濟形勢及國家產業政策影響較大,建筑設計企業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建筑設計行業市場分化日趨加深。
目前,我國建筑設計行業企業數量已超過6000家,從業人員已超過200萬人,建筑設計行業逐步形成了以國有大型建筑設計院為龍頭,民營設計公司、外資設計公司和其他中小型設計團隊相互競爭的多元化格局,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行業和區域壁壘逐漸打破。
業內對技術、人才、資質、服務響應速度等要求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城市建設和行業的不斷發展,過去單專業單環節的設計咨詢服務方式,已無法滿足市場對綜合技術咨詢服務的需求。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致使企業間競爭比拼不斷升級并加速優勝劣汰。
面臨項目承接難度加大、實施周期加長、收入規模下降、回款困難等問題,設計企業在縱向圍繞產業鏈上下游進行業務延伸,橫向實施多元化拓展新領域,發展全過程工程咨詢、工程總承包等新模式,提供全方位、一體化服務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中國經濟發展有著獨特的規律,國家發展的決心、應對手段為建筑業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整體來看,國內經濟平穩增長和政府產業政策扶持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宏觀環境。“十四五”以來,國務院、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等部門相繼出臺了《“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為建筑設計行業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礎,同時,隨著國家經濟平穩復蘇,投資持續增長,將進一步拉動城鄉公共建筑、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建設需求,進而帶動建筑設計行業快速發展。
近年我國智慧城市快速發展,成效顯著。新型智慧城市的本質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城市進行重塑和再造,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城市固有秩序和利益進行博弈,利用數據資源暢通流動、開放共享的屬性,倒逼城市不合理的管理體制、治理結構、服務模式、產業布局變得更加合理優化、透明高效。“元宇宙、數字孿生城市、實景三維中國、CIM”等概念的提出與應用倒逼設計數字化。
《“十四五”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加快提升BIM設計軟件性能,加快推進BIM正向協同設計,推廣工程項目數字化交付。建筑設計行業中已有不少公司著手布局BIM與人工智能,開展工程數字化設計等多方面業務,提升設計多專業、跨區域協同性,提升人均效益、擴大管理半徑,開拓企業成長空間。今后,數字技術研究與應用的不斷深入,將推動建筑設計的技術創新、生產方式、應用場景、管理模式等發生深刻變革。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建筑設計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