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貨經濟帶動農產品消費熱潮
春節臨近,年貨市場量足價穩,供需兩旺。在年貨經濟帶動下,各地農產品市場增品種、保供應,更好滿足了消費者的節日需求。
進入臘月,年貨市場開始活躍起來,南北方各類優質農產品集中亮相市場,豐富了節日期間百姓的年貨“購物車”。
在天津港碼頭,一箱箱從智利漂洋過海到港的車厘子,幾個小時后將被冷鏈運輸車運送到北京新發地市場的進口水果展銷中心。“一二三,上鏈接。”在新發地一網絡直播帶貨倉庫,銷售人員正忙著向屏幕另一端的顧客銷售車厘子。運營負責人崔學偉表示,在農產品消費熱潮的引領下,直播帶貨陸續進駐新發地市場。“春節是農產品消費旺季,疊加今年價格比往年便宜等優勢,近期訂單量直線上升。”
“春節是消費的傳統旺季,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質量備受關注。”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蒲淳表示,為做好節日期間重要民生商品穩價保質工作,充分保障人民群眾度過歡樂祥和的新年,市場監管部門將緊盯“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火爐子”等民生消費重點領域,加強價格波動監測,確保節日消費市場穩定。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農特產品批發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
農特產品是指具有地域特色、獨特品質或優良口感的農產品。這些產品通常是在特定地域內,由于獨特的自然環境、傳統種植養殖工藝或特殊的加工工藝等因素而形成的。
農特產品的發展對于推動農業產業升級、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隨著消費者對健康、環保、高品質的農產品需求的增加,農特產品市場也在不斷擴大。
農特產品批發是指將具有地方特色或獨特品質的農產品進行大量采購和分銷的過程。這些產品通常包括新鮮蔬果、肉類、海鮮、干貨、有機食品等,具有獨特的風味、營養價值或生產工藝。
近十幾年來,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和現代農業設施建設,并將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發展和促進優質農產品的有效供給作為重要任務,列入近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202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指出“保障“菜籃子”產品供給。加大力度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統籌做好重要農產品調控。健全農產品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體系,推動建立統一的農產品供需信息發布制度,分類分品種加強調控和應急保障”,“實施“數商興農”工程,推進電子商務進鄉村。
農特產品批發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有助于推動農業產業升級和農村經濟發展。通過批發市場,農戶和農業企業可以將產品直接銷售給批發商、零售商或消費者,減少了中間環節,提高了產品的流通效率。同時,批發市場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元化、更高品質的農產品選擇。
截至2021年底,全國億元以上農產品批發市場數量為781個,較2020年減少10個。從細分市場看,我國億元以上農產品批發市場主要以蔬菜為主,2021年蔬菜批發市場數量達220個,占批發市場總數的28.17%。
我國億元以上農產品批發市場營業面積近些年來呈現出波動變化趨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全國億元以上農產品批發市場營業面積達到4262.6萬平方米,同比上升2.37%。
“互聯網+”環境下,農特產品的營銷模式不再是將所有資源圍繞產品本身進行單一配置,而是以業務為主導進行資源配置。
現階段,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問題,“三農”問題的重心已發生歷史性轉移,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振興鄉村。其中,農特產品的生產、銷售直接影響農民收入水平,間接影響農村經濟發展格局。目前,農特產品生產已獲得豐富的科技資源與研究成果,相比之下,農特產品營銷尚處于矛盾重重的起步階段。
在當前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傳統農特產品營銷方式中存在嚴重的技術斷層、文化斷層,制約著農特產品產業鏈的發展。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模式無疑能夠為農特產品構建更為完整的生產、銷售產業鏈,提升農特產品營銷的便捷度和自由度。
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特產品批發市場行業仍將圍繞強化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冷鏈設施和物流配送系統建設,推動市場信息化建設,加強農特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監管,推動農特產品全產業鏈條建設,補齊農特產品供應短板,創新交易模式,加強產銷對接等方面持續提檔升級。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農特產品批發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