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市場期待已久的降準正式落地,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于1月2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現場宣布,于2月5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1萬億元。
消息一出,市場頗為振奮。“人民銀行在開年1月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真招實招助力經濟起步加力,反映了貨幣政策主動擔當,始終堅守促進經濟增長的最終目標。”業內人士如是評價。
業內人士分析,此次降準有力彌補了節前的流動性缺口。從往年經驗看,春節前受居民集中取現、企業提現發工資及長假因素影響,銀行體系流動性會出現較大缺口。
近些年來,春節前取現規模都超過2萬億元,居民現金需求較疫情前也更為旺盛,M0增長有所加快。春節將至,央行降準政策于2月5日正式落地,能夠滿足春節期間的流動性需求,有效促進金融市場平穩運行。
“2023年四季度以來,人民銀行已通過MLF超額續做、新增PSL等方式投放流動性逾2萬億元,但據市場估算,春節前流動性仍有一定缺口。”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金融時報》記者分析。
從近期來看,諸多因素影響了市場流動性:一是政府發債繳款,去年四季度增發1萬億元國債以及地方再融資專項債,年末財政庫款較三季度末反季節上升2000多億元;二是新增存款繳準,去年四季度新增存款3萬億元,往年1月還會新增3萬多億元,按7%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估算,繳準規模在4000億元以上。三是節前取現需求,歷年情況看規模可能超2萬億元。分析人士談到,2020年以來,人民銀行在每年春節前夕都安排降準,既能補足銀行體系流動性缺口,又能利用節后回籠的現金繼續支持銀行信貸投放,有“一箭雙雕”的效果。
此外,足量的流動性供給也被視為“穩住貨幣市場利率”的重要保障。“一般情況下,信貸投放得多、流動性消耗得快,容易導致資金面收緊,抬高市場整體利率水平。”
有業內人士對《金融時報》記者解釋,人民銀行此次降準,保證了春節前后的流動性合理充裕,預計將有力維護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穩定銀行負債端成本,加之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調降、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等措施,這些都將為實體經濟降成本創造更多空間。
溫彬也談到,此時降準有助于釋放中長期資金、優化資金結構,穩定銀行經營,增強其穩健性和抗風險能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動力和可持續性,并為繼續降低實體融資成本擴展空間。
除了短期的流動性等考量外,本次降準也是給市場吃下的“定心丸”。
多位市場人士表示,一季度經濟工作往往是全年經濟的風向標,經濟“開好局”可以為全年奠定堅實基礎。在內外部環境仍有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人民銀行選擇年初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約1萬億元中長期流動性,體現了貨幣政策繼續做好逆周期調節、鞏固經濟恢復向好的基調,也及時向市場傳遞了年初就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的政策信號。
“今年以來,海外俄烏沖突、巴以沖突仍在持續,紅海緊張形勢加劇,國內老百姓消費信心不足,市場預期容易受到擾動。降準作為傳統的重量級貨幣政策工具,具有較強的信號意義,有利于增強社會信心和底氣。”
有專家提出,此時降準穩住了市場關于全年增長目標的預期。“過去兩年經濟平均增速大約是4%,市場機構普遍預計,2024年要實現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需要政策加大力度。”專家進一步補充。
對于本次降準0.5個百分點,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是“超預期”的,給予高度評價。“單次降準幅度加大體現了宏觀政策發力。”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金融時報》記者解釋,2023年央行兩次降準,幅度都是0.25個百分點,單次釋放長期資金5000億元左右。今年開年,央行上來就“加倍”,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超1萬億元,“進”的特征體現得非常明顯。
這也符合2023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
市場分析普遍認為,以進促穩更加突出“進”的要求,短期要靠政策進取發力,未來的政策取向也將是以發展的思路去解決總需求不足、預期偏弱等問題。超預期的政策操作,充分展現了宏觀當局穩固支持經濟回升向好的決心,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
此外,本次降準也有望與一系列政策形成合力,打好“組合拳”。董希淼談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記者梳理發現,此前財政部增發了1萬億元國債,大部分實物量會體現在2024年,人民銀行也新增了5000億元PSL額度,用于支持保障性住房、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存量政策將持續體現經濟帶動效應。
“這次降準也是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的體現,有望與前期政策形成合力,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董希淼分析稱,近期,財政部還表示將繼續安排一定規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適當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人民銀行及時降準也能為后續系列穩需求、穩增長政策營造適宜的流動性環境。
近二十年來,投資銀行業躋身于金融業務的國際化、多樣化、專業化和集中化之中,努力開拓各種市場空間。這些變化不斷改變著投資銀行和投資銀行業,對世界經濟和金融體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已形成鮮明而強大的發展趨勢。
投資銀行是與商業銀行相對應的一類金融機構。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并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投資銀行是美國和歐洲大陸的稱謂,英國稱之為商人銀行,在中國和日本則指證券公司。
投資銀行的業務主要有主營獲利業務和輔助業務,主營獲利業務包括傳統證券承銷和交易業務,現階段隨著投行業務范圍不斷擴大,投行創新型業務和延伸業務也在逐漸豐富,項目融資、并購重組、風險投資、資產管理等業務逐漸成熟,形成了業務線豐富的局面。
中國投資銀行憑借著傳統業務、創新業務和各類延伸業務維持經營,這三類業務為投行創造價值,中國投資銀行90%以上的營業收入來源于這三類業務。
投資銀行的組織形態主要有四種:一是獨立型的專業性投資銀行,這種類型的機構比較多,遍布世界各地,他們有各自擅長的業務方向,比如中國的中信證券、中金公司,美國的高盛、摩根士丹利;二是商業銀行擁有的投資銀行,主要是商業銀行通過兼并收購其他投資銀行,參股或建立附屬公司從事投資銀行業務,這種形式在英德等國非常典型,比如匯豐集團、瑞銀集團;三是全能型銀行直接經營投資銀行業務,這種形式主要出現在歐洲,銀行在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同時也從事商業銀行業務。投資銀行主要有投資業務。四是跨國財務公司。
中國的投資銀行業務是從滿足證券發行與交易的需要不斷發展起來的。從中國的實踐看,投資銀行業務最初是由商業銀行來完成的,商業銀行不僅是金融工具的主要發行者,也是掌管金融資產量最大的金融機構。
八十年代中后期,隨著中國開放證券流通市場,原有商業銀行的證券業務逐漸被分離出來,各地區先后成立了一大批證券公司,形成了以證券公司為主的證券市場中介機構體系。
在隨后的十余年里,券商逐漸成為中國投資銀行業務的主體。但是,除了專業的證券公司以外,還有一大批業務范圍較為寬泛的信托投資公司、金融投資公司、產權交易與經紀機構、資產管理公司、財務咨詢公司等在從事投資銀行的其他業務。
中國企業數量不斷增加,數據顯示,2009-2019年,中國企業數量保持穩步增長態勢,2019年中國企業數量增長至3858萬戶,企業數量不斷增加。
同時,中國第三產業比重不斷增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市場經濟保持高增長態勢。中國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產業結構的優化,孕育出大批優質企業,成為投資銀行業務的目標客戶。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資本市場的逐漸開放,中國境內上市公司數量和股票數量逐年上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境內上市公司數量達到3777家,較2018年增加了193家上市公司,基本覆蓋了各行業重點龍頭企業和細分領域較強核心競爭力企業,是實體經濟的中堅力量;2019年中國共有3857只股票數,較2018年增加了191只。
中國投資銀行行業競爭激烈,頭部企業資金雄厚,資源豐富,擁有較強的話語權,從而形成了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的現狀。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間,募集資金排名前三的投資銀行為中信證券、華泰聯合和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共計募集資金2299.6億元人民幣,華泰聯合募集資金1157.1億元人民幣,中信建投募集1132.8億元人民幣。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投資銀行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
中國部分個人投資者開始委托專業機構管理自己持有的資金,機構投資者未來將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現階段中國投資者最看重的投資主題依次為:技術創新、金融服務、服務業、可再生能源、能源,對這五類主題關注度分別為58%、51%、41%、35%、33%。
專業化分工協作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然要求,在整個金融體系多樣化發展過程中,投資銀行業務的專業化也成為必然,各大投資銀行在業務拓展多樣化的同時也各有所長。
例如,美林在基礎設施融資和證券管理方面享有盛譽、高盛以研究能力及承銷而聞名、所羅門兄弟以商業票據發行和公司購并見長、第一波士頓則在組織辛迪加和安排私募方面居于領先。
近20年來,在國際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趨勢下,投資銀行業完全跳開了傳統證券承銷和證券經紀狹窄的業務框架,并已形成多樣化、國際化、專業化、集中化和合業經營的趨勢。
中國投資銀行業的市場潛力是巨大的,這對處于發展初期的投資銀行業是巨大的機遇,同時也是巨大的挑戰。為了承擔起歷史賦予的重任,中國投資銀行業必將向著規模化、全面化、專業化、國際化、混業型發展。
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的變化將繼續影響投資銀行的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金融市場的規模和復雜性不斷增加,為投資銀行提供了更多的業務機會和挑戰。同時,金融科技的興起也對投資銀行業務模式和服務方式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推動了行業的創新和變革。
投資銀行的未來前景充滿機遇和挑戰。投資銀行需要緊跟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的變化,加強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和創新水平,以應對市場的挑戰和機遇。同時,投資銀行也需要關注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為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
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投資銀行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