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航空制造業體系形成以航空工業、中國航發和中國商飛三大央企集團為龍頭,以國家新型化工業產業示范基地為依托,眾多地方企業、外資企業、合資合營企業、航空高校和科研院所廣泛參與的航空制造業產業格局。
從市場需求來看,我國航空航天行業受到軍民兩個方面的需求驅動。軍用方面,隨著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加快和軍事技術革命的深入,我國對先進的軍用飛機、火箭及其發動機等裝備的需求不斷增加。民用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對民用飛機、通用飛機、無人機等裝備的需求也不斷擴大。同時,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我國對新能源飛機、低碳飛行等綠色航空技術的需求也日益增強。
隨著中國航空工業研發和運營體系逐步成熟,我國航空裝備制造業已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建立起較為完整的技術體系、產品譜系和產業體系。航空制造業屬于高端制造業。經過多年的發展,航空制造產業鏈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專業化分工體系,即以整機制造集成為核心,逐層向下延伸至核心部件集成商、零部件供應商的三層產業結構。
航空裝備產業園區是指集中發展航空裝備制造及相關產業的特定區域,旨在促進航空產業的發展和提升國家航空裝備制造的競爭力。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航空裝備產業園區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融資戰略咨詢報告》顯示:
航空裝備產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對于推動我國航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建設航空裝備產業園區,可以吸引更多的優質企業和資源進入航空領域,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升我國航空裝備制造的國際競爭力。同時,航空裝備產業園區還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推動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
中國的航空產業園區已經能夠全面覆蓋通用航空產業的全產業鏈,為其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在政策的推動下,自2012年以來,航空產業園的數量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據統計,目前國內與航空裝備制造相關的產業園區已超過150個,其中四川省和陜西省的產業園數量尤為突出。
依托于航空裝備制造行業的自然壟斷行業特質,我國航空裝備產業主要由航空領域的國有大型企業集團主導,歷經數次戰略性和專業化重組,形成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航發、中國商飛以及中外合資企業為主,眾多原材料和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為輔的企業格局。
航空裝備產業園區通常具備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和產業生態系統,能夠為入駐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合作平臺。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一批航空裝備產業園區,如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上海臨港航空產業園等。這些園區聚集了眾多航空制造企業、科研機構和人才資源,為我國航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國家“三線建設”便將研制、生產航空武器裝備的011系統下屬工廠主要分布在安順,使安順成為全國重要的航空產業基地之一。歷經五十余年發展,安順已形成較為完整的航空整機、航空發動機相關零部件研制、生產、試驗試飛及使用保障體系,航空制造產業鏈條較為完整。
2023年5月,貴州省政府批復同意《貴州航空產業城總體發展規劃(2022—2035年)》,并同步印發了《支持安順建設貴州航空產業城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提出把建設貴州航空產業城作為打造“六大產業基地”的重要抓手,奮力推進航空產業城建設,全力打造全國重要航空航天產業基地。
數據顯示,2023年1至12月,安順市共引進航空航天裝備制造及其配套制造項目55個,投資金額96.42億元,已投產項目12個,全市航空裝備制造企業總量達60余家。此外,安順航空配套制造產業園一期占地289畝,總建筑面積19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3.95億元,現已完成一、二號地塊廠房及研發樓、室外附屬等施工,完成建設面積約10萬余平方米。截至目前,園區已經引進了上海速威、四川銘航蘭德等9家企業入駐建設。
《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指出,“重點發展以干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為主的航空裝備,做大做強航空產業。
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航空裝備產業園區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加強園區的產業生態建設,推動企業、科研機構和政府之間的合作,形成良好的創新體系和產業生態系統。另一方面,要加強園區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我國航空裝備制造的國際化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航空裝備產業園區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融資戰略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