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艙旨在集成多種IT和人工智能技術,打造全新的車內一體化數字平臺,為駕駛員提供智能體驗,促進行車安全。目前國內外已經有很多研究工作,例如在車輛的AB柱及后視鏡安裝攝像頭,提供情緒識別、年齡檢測、遺留物檢測、安全帶檢測等。
從低階的按鍵轉變為高階的數字液晶儀表顯示、一芯多屏、HUD(抬頭顯示系統)、流媒體后視鏡,從滿足基礎需求的按鍵式操作,演變到現在的電子甚至體態式操作,智能座艙正在快速演進。
在影響購車的參考因素當中,智能化體驗已經位于第四位,僅次于質量、性能與設計因素。而隨著消費者需求從安全性、舒適性等生理需求升級為情感、歸屬等心理需求,智能座艙作為駕乘者社交關系的延伸場景,未來的重要性也將會越來越高。
智能座艙的發展不僅將優化車內人員的駕乘體驗,還為進一步的增值服務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天然享有較高的品牌信任,因而在當今數據驅動的市場中潛力巨大。車企及其一線供應商應當抓緊這一機遇,加快推進內部業務數字化轉型。
行業發展歷程
近些年,智能座艙逐漸在汽車市場上廣為流行。然而智能座艙實際上并不是新鮮產物,其有著清晰的發展脈絡。
上世紀90年代末是智能座艙1.0時代,汽車座艙主要由收音機和CD播放器構成。2010年,上汽榮威350首搭博泰車聯網的3G車機產品。但彼時,網絡費用較貴、聯網功能的生態不健全,車企關于智能座艙相關布局僅是小打小鬧。
2016年,搭載著大尺寸屏幕、智能車機系統、語音交互功能的上汽榮威RX5橫空出世。頂著“互聯網SUV”的名號,榮威RX5給行業帶來不小的沖擊。汽車行業也進入了座艙智能化2.0時代。此階段座艙已具備個性設置、儀表娛樂、互聯交互、外部通訊互聯等功能。車載系統逐漸被智能手機和流媒體所占據,Carplay等手機映射方案也搭載至汽車座艙中。
2020年后,互聯網思維逐漸導入座艙,多模態交互、車載娛樂等智能化功能逐漸出現并被大眾接受,智能座艙也邁入了3.0時代。
未來,車路協同、高級智能駕駛、AI助手、主動式個性交互、生物識別等功能也將逐漸上車,汽車正逐步從過去的“移動中心”轉變為第三智能生活空間,智能座艙逐步進入4.0時代。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智能座艙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2023年中國汽車產量、銷量、出口量都達到了全新的高度,在這場行業變革之路上,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起到了帶頭先鋒作用。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突破3000萬輛,連續15年成為全球第一汽車產銷國。在3000萬輛的汽車產銷中,中國新能源汽車表現強勁,全年產銷量均突破900萬輛,延續產銷兩旺的發展勢頭。同時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已連續9年穩居全球第一,成為推動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力量。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擴容,汽車行業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和共享化的“新四化”發展逐漸成為行業趨勢,作為汽車智能的代表性產物智能座艙的市場規模也在逐步擴大。
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目前智能座艙涉及到的領域一般包括儀表屏、中控屏、HUD、后排娛樂顯示和DMS,未來將會有更多生物識別、人機交互的功能融入進座艙域之中,且逐漸實現軟硬一體化,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預計到2025年超千億人民幣。
如今,電子電氣架構建設已被車企視為新時期的技術高地和核心競爭力。目前,國內主流車企的電子電氣架構已經完全從分布控制,進入域集中控制。造車新勢力普遍直接采用功能域控到域融合的過渡方案。
比較而言,新勢力車企在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研發和配裝的步子上邁得比較大,傳統主機廠則相對保守,雖然大家都將自家架構稱為中央計算單元加區域控制器架構,但新勢力普遍采用的是一個中央計算單元來融合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的功能,而傳統主機廠基本是都是中央計算群組形態,區分成智駕、座艙和車控等多個計算單元。
智能駕駛功能的市場接受程度持續提升,L2以下輔助駕駛前裝搭載量突破千萬輛規模、搭載率超過50%,L2+行泊一體、城市領航等高階輔助駕駛功能陸續開啟量產定點及交付,多傳感器融合及一體化域控平臺為降低車載成本、減少算力負擔、增加安全冗余提供了性價比更高的解決方案,艙駕融合、跨域融合進一步加快智能座艙與智能駕駛的多模態交互和“人機共駕”應用落地。
多模態交互是智能座艙關鍵技術,以ChatGPT為代表的AI大模型,憑借強大的學習和泛化能力深度賦能智能座艙實現視覺、聽覺、手勢等多模態行為的快速感知理解和智能控制,重新定義座艙交互體驗的智能化水平。
新能源汽車行業不斷發展使得智能座艙市場持續擴容,中國企業也積極布局渴望在激烈的競爭中突破自身瓶頸實現企業價值。各家之所以投入重金深度自研座艙系統,不只希望軟件適配性更強,用戶使用體驗更流暢,更在于相比傳統座艙,智能座艙產業生態覆蓋范圍廣、延展性強,很多領域的技術應用能快速遷移到智能座艙,如各類消費電子平臺、可穿戴設備、生命體征檢測等。因此它更強調內容和服務,這極為依賴“平臺+生態”的構建。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各賽道投融資金額及事件數量中,智能座艙領域投融資金額達26.8億元,略高于智能駕駛領域的22.5億元。 智能座艙涉及到諸多軟硬件的集成,因此供應商會結合所提供的不同產品類型,不斷切換身份,導致產品邊界不斷拓寬。產業互相交流碰撞的機會正在增多,傳統供應商、互聯網科技企業等,將圍繞車企構建生態,融合競爭。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智能座艙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