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關鍵時期,碳交易作為一種推動減少碳排放的市場化手段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4.42億噸,累計成交額近250億元。全國碳市場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制度規則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提升,數據質量大幅提高,企業減排意識和能力明顯增強。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被認為是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最為核心的政策工具之一,隨著碳市場的啟動,碳排放權也在逐步成為各類經濟活動的硬通貨。“碳中和”這一大工程,通過碳排放權這個標的物,將影響到各類市場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
全球范圍內,以互聯網科技企業為代表的ICT產業企業也在積極響應碳減排政策,截至目前,國外科技頭部企業如微軟、谷歌、蘋果、亞馬遜等,都已經在踐行碳中和,并提出企業碳中和目標實現的時間點。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國內碳計算器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
縱觀全球碳排放管理政策發展趨勢,以碳足跡為核心的供應鏈體系已經初見端倪,預計未來將有更多國家和企業對其產業鏈上下游產品提出碳足跡管理要求。建立我國自主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有助于加快建立適合我國國情實際的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規則、背景數據庫和計量認證體系,更好融入和引領全球綠色低碳轉型進程。
碳計算器是一種用于計算碳排放量的工具,可以幫助用戶了解自己的碳排放情況,從而采取措施減少碳排放。通過碳計算器,用戶可以輸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情況,例如用電量、出行方式、家庭能源使用等,然后計算出相應的碳排放量。這對于提高用戶的環保意識和采取環保行動非常有幫助。
產品碳足跡,是指一種產品從原材料加工、運輸、生產到出廠銷售等流程所產生的碳排放量總和。廣義的碳足跡理念可以拓展到生活和服務領域,比如日常上班是開車還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差是選擇飛機還是火車,不同的交通方式會產生不同的碳排放量;舉辦一次大型會議或展覽,從場地布置到撤展清場,所有參與者的行為活動都對碳排放量產生影響。“足跡”二字,生動體現了對產品生產過程進行全生命周期審視的理念,也是新形勢下節能降碳工作向全過程管理和全流程覆蓋進行拓展的內在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此前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對建立符合國情實際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做出部署。
碳計算器在許多領域都有應用,例如企業、政府、學校等。它可以用于評估企業的碳排放量,制定相應的減排計劃;幫助政府制定環保政策,推進可持續發展;還可以用于學校教育,幫助學生了解碳排放和環保知識。
當前,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將產品碳足跡納入可持續供應鏈管理要求,對中國的供應商提出了越來越高的環保低碳要求。從消費者角度看,人們日益傾向于選擇節能、低碳、環保的產品和服務,碳足跡所展現的清晰直觀的碳排放數據,將有助于消費者做出科學選擇。借由消費端的引導,可以將綠色低碳需求傳導至生產端,形成綠色生產和消費的良性循環。加強產品碳足跡管理,有助于企業深入挖掘節能降碳潛力,對工業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在“雙碳”轉型推進過程中,新技術的推進至關重要。借助物聯網、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能夠實現能源、物料等資源及生產信息的自動采集與分析,通過工藝數據庫、環境因子數據庫等大數據以及各類診斷、預測、對標等數字模型,可實現工業生產各環節能效優化和減污降碳,進而達到綠色化目標。
行業發展趨勢
技術創新: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碳計算器的計算精度和效率也在不斷提高。未來,碳計算器將更加智能化、自動化,能夠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普及化: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的碳排放情況,因此碳計算器的普及程度也在不斷提高。未來,碳計算器將更加普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多元化:目前,碳計算器主要應用于企業、政府等機構,未來碳計算器將更加多元化,拓展到更多領域,如教育、科研、社會組織等。
國際化: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日益嚴重,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關注碳排放問題,碳計算器的國際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未來,碳計算器將更加國際化,成為全球范圍內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工具。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國內碳計算器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