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氣候變化加劇、資源約束趨緊的背景下,綠色金融作為推動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工具,已成為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中國自提出“雙碳”目標以來,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加速完善,市場規模持續擴容,產品創新不斷涌現。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中國綠色貸款余額達35.75萬億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穩居全球前列,綠色基金、保險、信托等多元化產品同步增長。政策層面,《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等文件為行業提供了頂層設計,地方政府亦通過差異化政策推動區域實踐。
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是金融部門將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政策,在投融資決策中考慮潛在的環境影響,把與環境條件相關的潛在的回報、風險和成本都融合進金融機構的日常業務中。
綠色金融作為一種有利于經濟、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金融模式,在推動綠色產業發展、促進技術創新、提升金融體系國際競爭力、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以及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未來,隨著綠色金融的不斷發展壯大,其行業重要性將進一步提升。
1、市場規模與結構
綠色信貸主導市場:中國綠色信貸規模占全球首位,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余額達35.75萬億元,同比增長25.1%,主要投向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國有大行如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綠色貸款增速超40%,成為信貸增長核心動力。
綠色債券多元化發展:境內綠色債券存量近2萬億元,轉型債券、藍色債券等創新品種加速擴容。2024年轉型金融地方目錄陸續發布,鋼鐵、化工等高碳行業低碳轉型項目獲重點支持。
新興產品快速崛起:綠色保險覆蓋環境污染責任險、儲能損失險等場景;碳金融工具如碳排放權質押貸款、碳遠期合約試點落地;綠色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助力新能源資產盤活。
2、政策與制度支撐
頂層設計強化: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綠色金融列為“五篇大文章”之一,政策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細化金融機構責任,要求將ESG(環境、社會、治理)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地方實踐差異化:上海、廣東等地推出區域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探索碳賬戶體系、環境權益交易等創新機制。例如,哈爾濱熱電企業通過碳賬戶獲得定制化融資,實現碳配額高效管理。
3、技術創新與數字化賦能
區塊鏈技術應用于綠色資產溯源,提升項目透明度;AI算法優化環境風險評估模型,助力金融機構精準定價;大數據平臺整合企業能耗、碳排放數據,為信貸決策提供動態支持。
4、國際合作深化
中國與歐盟聯合推動綠色金融標準互認,參與國際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制定;中資銀行通過跨境綠色銀團貸款、發行離岸綠色債券等方式,支持東南亞可再生能源項目。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潛力建議及深度調查預測報告》分析:
當前,綠色金融已從政策驅動邁入市場內生增長階段。隨著“好摘的果子”逐漸減少,行業需向深水區突破:一方面,傳統高碳行業轉型需求激增,但技術路徑不明、回報周期長等問題制約融資;另一方面,中小微企業、農業等普惠領域綠色項目因缺乏標準化數據,難以獲得金融支持。與此同時,全球氣候信息披露趨嚴,國際碳關稅機制倒逼中國企業提升綠色競爭力。在此背景下,綠色金融需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打通“數據—資產—資本”轉化鏈條,并通過制度優化降低交易成本,構建覆蓋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
1、數字化轉型加速
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區塊鏈技術將實現碳足跡全流程追蹤,AI驅動的環境風險預警系統普及,數字孿生技術模擬綠色項目運營場景,提升融資可行性評估效率。
碳賬戶體系全域推廣:個人與企業碳賬戶互聯互通,碳積分可兌換金融優惠,激勵全社會減排行為。
2、轉型金融成為新焦點
高碳行業定向支持:鋼鐵、水泥等行業轉型債券規模擴大,金融機構開發“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SLL),將利率與減排目標綁定。
轉型金融標準統一化:國家層面出臺轉型活動目錄,明確技術路徑與披露要求,避免“洗綠”風險。
3、普惠綠色金融擴容
中小企業綠色融資破局:基于供應鏈數據的綠色信貸模型興起,如光伏產業鏈中小企業可通過發電數據獲得信用貸款;地方政府設立綠色擔保基金,分擔金融機構風險。
農業與生態修復金融創新:林業碳匯質押貸款、濕地保護收益權證券化等產品試點,推動生態價值貨幣化。
4、國際合作與規則主導權競爭
中國牽頭新興市場標準制定:推動“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落地,建立南南合作氣候基金。
跨境碳市場互聯:探索中歐碳配額互認交易,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與綠色金融協同發展。
5、風險防控體系完善
環境壓力測試常態化:金融機構需定期評估氣候風險對資產組合的影響,監管機構完善壓力測試框架。
綠色金融司法保障:設立環境金融法庭,專業化審理綠色債券違約、碳交易糾紛等案件。
綠色金融作為中國經濟綠色化、低碳化轉型的核心引擎,已從政策倡導步入市場化、國際化發展的新階段。當前,中國在綠色信貸、債券等領域穩居全球領先地位,政策創新與科技應用為行業注入持續動力。然而,標準不統一、中小企業參與度低、環境數據碎片化等問題仍制約潛力釋放。未來,行業需以數字化轉型為抓手,推動產品服務向精細化、普惠化升級;以轉型金融為突破口,支持傳統產業低碳改造;以國際合作為紐帶,提升全球規則話語權。
隨著“雙碳”目標縱深推進,綠色金融將不僅是金融機構的“必修課”,更成為重塑全球經濟競爭格局的關鍵變量。中國若能持續優化政策生態、激發市場活力,有望在全球綠色金融浪潮中從“跟跑者”蛻變為“引領者”,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方案。
想要了解更多綠色金融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潛力建議及深度調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