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累計產量達到55.6萬套
我國機器人產業鏈已形成較完整的體系,覆蓋上游零部件、中游本體制造、下游集成應用的各環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國共有45.17萬家智能機器人產業企業,注冊資本共計64445.57億元,企業數量較2020年底增長206.73%,較2023年底增長19.39%,呈穩健上揚態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累計產量達到55.6萬套,同比增長14.2%。
工業機器人是一種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能夠接受人類指揮、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并根據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行動。它主要用于取代或協助人類完成各種工業任務,如搬運材料、工件操作、生產作業等。
在全球制造業加速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工業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的核心載體,已成為推動產業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技術支撐。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紛紛將工業機器人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政策扶持、技術攻關和產業鏈協同搶占制高點。與此同時,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國家和工業機器人市場,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正面臨高端技術“卡脖子”、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產業鏈韌性強化等關鍵挑戰。在此背景下,系統研究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技術演進路徑及產業化應用模式,對于支撐中國制造邁向高端化、智能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目前,工業機器人已滲透至汽車、電子、新能源、物流等核心領域,焊接、搬運、裝配等細分場景需求尤為突出。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當前,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正處于從“量”到“質”轉變的關鍵階段。一方面,傳統制造業的自動化需求持續釋放,2023年光伏、半導體等新興行業成為增長亮點;另一方面,行業競爭加劇,價格戰與同質化產品導致中腰部企業面臨洗牌壓力。政策導向亦從早期的產能擴張轉向技術攻堅,例如《“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突破人機交互、智能感知等核心技術。與此同時,AI、5G、邊緣計算等技術的融合為工業機器人賦予了更強的自主決策與協同能力,協作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創新產品逐步進入量產階段。這一階段的核心矛盾在于:如何通過技術創新突破國際技術壁壘,同時應對下游需求分化和成本壓力,實現從“世界工廠”向“智造強國”的跨越。
一、市場競爭格局
國產替代加速:2023年國產化率已達55%,綠的諧波、埃斯頓等企業在減速器、伺服系統領域實現技術突破,預計2030年國產化率將超70%。外資品牌如發那科、ABB雖仍占據高端市場,但本土企業通過性價比與服務響應優勢搶占中端份額。
區域集中與分化:長三角、珠三角貢獻超60%的市場需求,江蘇、廣東依托汽車與電子產業集群成為核心增長極;中西部地區則通過“機器換人”政策加速滲透,未來五年增速或領先全國。
二、技術創新與應用場景拓展
智能化與輕量化突破:AI大模型(如DeepSeek-V3)的應用顯著降低算力需求,使機器人具備自適應環境與動態路徑規劃能力;一體化關節模組技術使設備體積縮小40%,更適配柔性生產線需求。
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2025年或成量產元年,埃斯頓、匯川技術等企業瞄準汽車制造等高精度場景,預計2035年全球市場規模達380億美元。
場景多元化延伸:除傳統制造業外,醫療手術機器人、農業采摘機器人、港口巡檢機器人等新興領域加速落地,推動行業從“單一功能”向“全場景服務”轉型。
三、產業鏈協同與政策紅利
上游核心部件突破:諧波減速器、行星滾柱絲杠等關鍵部件國產化率提升至40%,綠的諧波與外資廠商合作進入國際供應鏈,成本占比從70%降至50%。
下游系統集成創新:數字化工廠解決方案成為新增長點,例如鋰電行業通過“機器人+AI質檢”實現良率提升20%;物流領域AGV與機械臂協同作業效率提高30%。
政策與資本雙輪驅動:政府通過“補鏈強鏈”專項基金支持核心技術研發,長三角、京津冀區域協同創新中心加速落地;私募股權基金則聚焦人形機器人、AI智能體等前沿賽道,2024年相關融資額超200億元。
四、挑戰與應對策略
技術瓶頸:智能焊接、復雜裝配等場景滲透率不足10%,需通過產學研合作提升算法與工藝適配性。
成本壓力: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仍超60%,規模化生產與產業鏈垂直整合是降本關鍵。
國際競爭加劇:歐美通過技術封鎖限制高端設備出口,本土企業需加強海外專利布局,例如東南亞市場通過“技術+服務”模式構建壁壘。
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到“高質量發展”的深刻變革。政策紅利、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的三重驅動下,國產化替代加速、應用場景多元化、產業鏈協同能力增強成為核心趨勢。未來五年,行業將圍繞智能化、輕量化、全球化三大主線,突破關鍵技術與成本瓶頸,實現從“跟跑”到“并跑”甚至“領跑”的跨越。與此同時,企業需警惕需求分化與資本退潮風險,通過差異化競爭與生態合作構建可持續增長模式。
相較于人形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早已在汽車、光伏等多個行業廣泛應用。
展望2030年,隨著人形機器人量產、AI大模型深度賦能,中國有望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技術策源地與標準制定者,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與全球供應鏈重構注入新動能。
想要了解更多工業機器人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