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測量是指從空中由飛機等航空器拍攝地面像片。科學考察和軍事偵察有時采用傾斜航空攝影。
航空測量旨在通過空中拍攝的方式,快速、準確地獲取地面的地形、地貌、地物等特征信息,為后續的數據處理、地形圖繪制、三維模型建立等提供基礎數據支持。廣泛應用于科學考察、軍事偵察、城市規劃、農業監測、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通航企業達到689家,在冊通用航空器3173架,通用機場451個,全年作業飛行135.7萬小時,近三年年均增速超過12%;無人機設計制造單位大概有2000家,運營企業接近2萬家,國內注冊無人機126.7萬架,同比2022年增長了32.2%,飛行2311萬小時,同比增長11.8%。農林植保、電力巡檢這些傳統通航作業保持穩步增長,空中游覽、航空運動、醫療救護等新業態加速發展。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低空經濟被熱議。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低空經濟已經成為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工信部賽迪研究院4月1日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樂觀預計,到2026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航空測量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隨著低空經濟的持續發展,航空產業鏈有望整體受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有十多個省份將低空經濟、通用航空等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隨著通航市場的打開,我國航空測量設備的增長將快速擴大。數字航空攝影是為數字航空攝影測量提供數據源最先進、最快捷的一種手段,隨著數碼相機的廣泛應用,價格越來越低廉,數碼相機在測量的應用將是攝影測量發展的必然趨勢。
就產業鏈而言,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航空測量設備和技術供應商,這些企業專注于研發和生產各類高精度、智能化的測量設備,如無人機、有人駕駛飛機、遙感傳感器等,以及提供相關的測量技術和解決方案。產業鏈中游則涉及航空測量服務的提供者,他們利用上游供應商提供的設備和技術,對地面、水體、大氣等目標進行遙感測量和數據采集。產業鏈下游則是航空測量數據的應用者,包括建筑公司、城市規劃機構、農業企業等各行各業。
航空測量技術相關的應用測繪產品有很多,如數字化的正射影像系統高程模型、集成化地貌圖、重力或磁力相關的力學模型樣式的測繪產品等。
另外,隨著近些年來我國航空攝影測量技術在各個產業化領域中的廣泛受用,其不僅是技術理論價值相較于以往有所提升,而且在水文與水能源研究、國家林業、國家牧業、國家農業、以及石油資源、測繪工程等方面的實踐成效也有著較大突破。
隨著測量技術的不斷升級,航空測量的精度也在不斷提高。例如,高分辨率遙感衛星、激光雷達(LiDAR)等技術的應用,使得航空測量能夠獲取更加精細、準確的地形地貌信息,為城市規劃、農業監測等領域提供了有力支持。
從長期來看,供應端跟需求端的同步增長,航空測量行業的供需狀態將持動態平衡的形勢,不過短期來看,由于下游市場需求的快速發展,上游的航空測量的數據源內容供應應該會低于需求端的增長,從中長期來看,航空測量行業供需向良性平衡是趨勢。
想要了解更多航空測量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航空測量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報告對中國航空測量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航空測量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