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癥是身體受到某種刺激所發生的一種免疫反應表現,局部表現為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也可伴有發熱、白細胞增高等全身反應。很多因素都會導致炎癥發生,感染(細菌、真菌、病毒等原因)是炎癥發生最常見的原因,但炎癥也可以不是因感染而起。
消炎藥是一種常見的藥物,它主要用于治療感染性疾病。隨著感染性疾病的不斷增加,消炎藥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因此,消炎藥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消炎藥簡述
消炎藥并不具備殺菌或抑菌作用,它們主要作用于炎癥本身,而抗生素則是通過抑制或殺滅病原微生物來發揮消炎作用。因此,在使用消炎藥時,需要明確炎癥的原因,避免濫用抗生素。消炎藥的作用不僅僅是減輕炎癥癥狀,它們還可以用于治療多種炎癥性疾病,如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癥、關節炎、咽喉炎、口腔潰瘍等。
在醫學上,消除炎癥的一類藥物,主要包括兩大類:非甾體類抗炎藥和甾體類抗炎藥。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消炎藥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分析:
非甾體類抗炎藥是臨床中最常用的抗炎藥物之一,具有消炎、鎮痛、退熱等多種作用;所以它們可用于治療關節炎、痛風、疼痛等。非甾體類抗炎藥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塞來昔布等,此類抗炎藥可通過抑制環氧合酶減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前列腺素是可引起機體炎癥、疼痛和發熱的內源性化學物質。
甾體類抗炎藥(糖皮質激素)具有消炎、抗過敏、抗休克和退熱等多種作用。因此,它們被用于治療炎癥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本身無鎮痛作用,主要包括潑尼松、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可通過抑制炎癥介質合成、抑制炎癥細胞遷移與增強抗炎細胞因子合成等機制抑制炎癥反應。
消炎藥市場深度全景調研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消炎藥也在不斷改進。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究新型消炎藥,這些藥物具有更強的抗菌作用,更少的副作用,更易于使用等特點。這些藥物將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減少抗生素的濫用。
藥品市場需求受人口結構、疾病譜變化、經濟水平及醫保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
2023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內藥品總數已增至3088種,其中西藥1698種、中成藥1390種,慢性病、罕見病、兒童用藥等領域的保障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我們的報告《2023-2028年中國消炎藥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
國家醫保局從2018年開始實施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政策,公立醫院全部參加集采,但是零售藥店的參與度并不高。近年來,各地市醫保部門以提升群眾購藥的便捷性入手,推進集采藥品進入定點零售藥店。
今年5月,國家醫保局印發《關于加強區域協同做好2024年醫藥集中采購提質擴面的通知》,其中專門提出要鼓勵村衛生室、民營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參加集采。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2.9億,占全國人口的21.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超2.1億,占全國人口的15.4%。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也在不斷增加。因此,消炎藥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預計未來幾年,消炎藥的市場將會繼續增長。
想要了解更多消炎藥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消炎藥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報告對國內外消炎藥行業的供給與需求狀況、相關行業的發展狀況、市場消費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研究了主要消炎藥品牌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中國消炎藥行業將面臨的機遇以及企業的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