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儲能行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成為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和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力量。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及CNESA等機構數據,截至2023年底,中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已達34.5GW/74.5GWh,同比增長顯著。2024年上半年,儲能裝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并網規模達到10.2GW/26.4GWh,同比增長13.1%/37.6%。這一趨勢預計將在下半年持續,全年儲能裝機有望實現大幅增長,中性預測規模可達83.9GWh,同比增速達到80%。
未來五年,儲能行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技術創新、產業鏈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場機制完善等多重因素將共同推動儲能產業的快速發展。預計到2029年,全球儲能電池產能將達到1000GWh以上,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儲能市場之一,其市場規模和增長速度將更加可觀。
技術路徑
儲能技術多樣,主要分為電化學儲能、機械儲能、電磁儲能和熱儲能四大類。其中,電化學儲能技術以其高能量密度、靈活性和商業化成熟度成為主流,特別是鋰電池技術占據主導地位。近年來,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和安全性能不斷提升,成本持續下降,進一步推動了其在儲能領域的應用。
儲能產業鏈涵蓋了上游原材料供應、中游儲能系統集成和下游儲能系統應用等多個環節。上游主要包括儲能電池、儲能變流器(PCS)、電池管理系統(BMS)等核心設備供應商。隨著風電、光伏裝機量的持續增長和5G基站建設的加快,儲能鋰電池需求快速增長,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企業在全球儲能電池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
中游儲能系統集成環節,涵蓋了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多種技術路線。中國新型儲能項目投運裝機規模已超3000萬千瓦,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比最高,但其他技術路線如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儲能等也在快速發展。
下游儲能系統應用領域廣泛,包括發電側、電網側和用戶側。電源側配儲占比最大,電網側和用戶側需求也在快速增長。特別是工商業儲能,作為分布式儲能系統在用戶側的典型應用,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政策環境
中國政府對儲能產業給予了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24年上半年,新型儲能首次寫入全國人大審議的年度《政府工作報告》,為產業發展按下了“加速鍵”。此外,《電力市場運行基本規則》、《關于建立健全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價格機制的通知》等政策的發布,進一步規范了儲能參與電力市場的規則,為儲能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同時,各地也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紛紛制定新型儲能發展規劃,明確裝機目標和配套政策。截至2024年7月,全國已有26個省市制定了到2025年的新型儲能裝機目標,總規模達到86.6GW,遠超國家40GW以上的目標。
挑戰與機遇
盡管中國儲能行業前景廣闊,但仍面臨一些挑戰。首先,儲能技術成本仍較高,尤其是電化學儲能技術的電池成本占比較大。隨著技術進步和規模化生產,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其次,儲能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仍需加強,特別是在大規模應用過程中,如何確保儲能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是一個重要課題。
然而,儲能行業也面臨諸多機遇。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加速和碳中和目標的推進,儲能作為實現清潔能源高效利用的關鍵技術,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政策支持、市場需求和技術創新的共同作用,將進一步推動儲能產業的快速發展。
中國儲能行業已經涌現出一批龍頭企業,如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這些企業在儲能電池、儲能系統集成等領域具有技術優勢和市場份額優勢。同時,隨著儲能市場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這個領域,形成了多元化、競爭激烈的市場格局。
龍頭企業們不僅注重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的提升,還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優化生產流程、拓展國際市場等方式來鞏固和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它們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形成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共同推動儲能產業的快速發展。
此外,一些新興的儲能企業也在積極探索創新模式和商業模式,如分布式儲能、儲能租賃等,以滿足不同場景下的儲能需求。這些新興企業通過靈活的經營策略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在特定領域或細分市場中取得了快速發展。
隨著技術進步、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中國儲能產業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想要了解更多中國儲能產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儲能行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投資戰略預測報告》,報告對中國儲能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儲能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