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升溫加快、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地表溫度、海洋熱量和酸化、海平面上升、南極海冰面積和冰川消融等多項氣候變化指標創下新紀錄。
我國對氣象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
隨著氣候變化對全球經濟社會環境影響程度日益加深,我國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也日益增長,且需求愈加多元化,已經從提供簡單的天氣信息服務轉變為提供更加精細化、定制化的氣象服務,也逐漸體現出氣象數據的商業價值。
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氣象部門已經在積極擁抱新技術,不斷拓展人工智能氣象應用領域,開發新技術、新模式。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傳統氣象服務組織實現了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目前我國氣象服務組織由國家、省、市、縣四級單位組成。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氣象服務業深度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分析:
氣象服務的內容包括: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氣象資料的情報服務和信息咨詢服務,為用戶生產提供風險防范和氣象保障服務,為有關工程建設提供氣象技術解決方案,為防災、減災、抗災,國民經濟布局合理化、城市區域規劃、大型工程專題提供全程跟蹤、為保護大氣環境和提高生活質量服務。
氣象服務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人們農業生產、出行等各種活動提供決策依據。據了解,氣象對農業、出行交通、化學石油、媒體與娛樂等多個行業影響深刻。其中對農業、出行與交通、化學與石油等行業的消極影響較大,對保險、銀行與金融市場、保健等行業的積極影響較大。
氣象服務業深度調研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現有氣象觀測站超過7萬個,鄉鎮覆蓋率達100%。其中,2423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實現觀測自動化、數據精準化、綜合判識智能化;7顆在軌風云氣象衛星組成綜合立體氣象觀測網;200余部雷達與100余個探空站、大型無人機等組成協同觀測陣型,密切監測天氣發展變化。同時,數值預報業務支撐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氣象部門正在加快建設“1+N”人工智能氣象預報大模型體系——牽頭打造1個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氣象預報基礎大模型,發展面向暴雨、強對流、臺風等災害性天氣預報的N個專業適配模型。
氣象預警信息處理技術和系統得到完善。發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氣象災害預警質控模型,研究基于多元數據融合的預警決策服務產品智能制作技術。
我們的報告《2024-2029年中國氣象服務業深度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
專業氣象服務技術和產品進一步優化。利用超分辨率神經網絡,完成精細化火場預報產品的生成和應用;基于機器學習多模型優選技術,開展風能太陽能多模式集成預報服務產品研發,在河北、廣東等風光場站開展應用檢驗,集成后均方根誤差較原始預報降低20%至30%,有效提高風機輪轂高度風速和向下短波輻射等要素的預報準確率。
中國氣象局印發《人工智能氣象應用工作方案(2023—2030年)》,制定了一段時期內人工智能氣象應用發展路線圖,明確將錨定加強人工智能氣象應用基礎支撐能力建設、開展人工智能氣象應用前沿科技研究、統籌推進人工智能研發和氣象業務應用、優化氣象人工智能應用政策環境等方面重點發力。
想要了解更多氣象服務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氣象服務業深度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報告對中國氣象服務鋼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氣象服務鋼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