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膚病藥物行業基本概述
皮膚是人體的最大器官,覆蓋于整個體表,發揮重要的屏障作用。世界衛生組織(WHO)稱,皮膚病將是21世紀人類歷史上發病率最高、致殘率最高、傳染性最強的一種疾病。據我國2020年《皮膚病流行病學研究專家共識》指出,中國人群皮膚疾病的患病率高達40%~70%,所致健康壽命損失在所有疾病中位列第四。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大氣污染日益嚴重,導致我國皮膚病發病率不斷提高,發病人群日趨年輕化。
皮膚病的常見主觀癥狀是瘙癢和疼痛,不僅帶來軀體強烈不適,同時增加患者的精神痛苦。更為重要的是,皮膚可見區域的急慢性病變帶來的皮膚病損會導致患者的病恥感、焦慮、憤怒、抑郁等繼發問題,這些問題反過來又會誘發或加重原發皮膚疾病,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損害患者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例如,嚴重痤瘡伴瘢痕患者常主動回避社交場景,相當一部分慢性皮膚病患者存在社交隔離。高發病率的皮膚病因上述特有的臨床癥狀特點造就了患者線上線下就診和購藥的多渠道特點。
二、皮膚病藥物行業產業鏈分析
上游主要涉及原料供應和藥物研發。原料供應包括各種化學原料、植物提取物、生物制劑等,這些原料是制藥企業生產皮膚病藥物的基礎。藥物研發則依賴于科研機構、制藥企業等的努力,他們負責新藥的研發、臨床試驗等工作,確保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游為藥物生產環節。制藥企業利用上游提供的原料,通過特定的生產工藝和設備,生產出符合標準的皮膚病藥物。這一環節對藥品的質量和療效具有重要影響。
下游主要為藥品的銷售和使用環節。醫療機構(如醫院、診所、皮膚科門診等)是皮膚病藥物的主要使用場所,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開具處方。此外,隨著電商的興起,線上銷售也成為了皮膚病藥物市場的重要板塊,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購藥渠道。
三、皮膚病藥物行業發展現狀
皮膚病藥物相比于其他領域藥物,通常單價較低、市場受政策影響相對較小,因此隨著人們消費能力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皮膚病藥物市場將持續放量。
外用藥物是皮膚病治療的主要手段,同機制藥品間療效差異并不顯著,而影響療效的關鍵因素在于不同部位的不同疾病或者相同部位的不同疾病采取更優的制劑技術與差異化劑型和給藥途徑,由此帶來的患者體驗感差異會影響治療依從性與治療結局。故多年來外用制劑全球研發熱點更集中于對相對成熟的皮膚病藥物的復方藥物開發(提高療效,降低副作用等)、透皮釋藥研究、劑型改良、藥物濃度調整等各項改進,從而提高皮膚病患者藥物治療效果,降低其副作用。
由于皮膚病發病率高、治療意愿強、外用藥使用便捷且安全性較高、患者可自行觀察治療轉歸等特點,故患者自行選購占比較大,隨著電商購藥手段的日益豐富,電商銷售成為了中國皮膚病藥物市場的重要板塊。2017年到2022年,中國皮膚病藥物市場已從185億元增長到2022年230億元人民幣;期間復合年增長率為4.5%。
從細分市場渠道分類,中國皮膚病藥物市場可分為線上和線下兩部分,目前銷售渠道仍以線下為主。線下渠道銷售的皮膚病藥物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173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196億元。當前通過線上渠道實現銷售的皮膚病藥物整體金額較低,但預計將以較高的速度實現增長并快速放量。線上渠道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12億元以24.0%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并在2022年達到35億元。
皮膚作為與外界環境接觸最多的人體器官,也特別容易導致不適的癥狀,伴有干燥、瘙癢等,而且這類皮膚病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例如特應性皮炎在我國近10年來增長迅速。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皮膚病用藥市場發展水平較低,但隨著居民健康意識提升,以及消費觀念的改變,未來我國皮膚病用藥市場發展空間廣闊。
《2024-2029年中國皮膚病藥物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由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