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院是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建立互聯、物聯、感知、智能的醫療服務環境,整合醫療資源,優化醫療服務流程,規范診療行為,提高診療效率,輔助臨床決策和醫院管理決策,實現患者就醫便利化,醫療服務智慧化,醫院管理精細化的一種創新型醫院。
智慧醫療是一種為了獲得最高的防治效果和最大化的健康效益、最低化的衛生資源消耗、最小化的醫源性損害而進行的工程,是“精準醫療”和“云醫療”的有機整合,包含疾病預防、精準治療和健康管理等。與智慧醫院相比,智慧醫療更側重于問診和治療過程的智慧化,主要對應手術機器人、問診機器人、遠程手術、AI影像診斷等技術;智慧醫院更側重于醫院管理工作全流程的智慧化。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智慧醫院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顯示:
借著這股熱度,A股智慧醫療板塊也頻頻受到市場關注,眾機構投資者紛紛對相關個股展開密集調研。2024年頭幾個月里,這些廠商最多獲得了上百家機構調研。像中科信息(300678)、科大訊飛(002230)、九安醫療(002432)等紅極一時的公司也都明確在調研活動中回復了和智慧醫療有關的業務布局。
這讓我們不禁感嘆,念叨了多年的智慧醫療是否真的未來已來?
不過從經營業績來看,似乎國內廠商還要冷靜冷靜。以這個板塊里商業化場景較為明確的電子病歷業務為例,領頭羊嘉和美康(688246)就在2023年業績快報里披露其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較上年同期減少1.92%和33.72%。
其實智慧醫療就是綜合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和大數據、AI等信息技術手段,實現醫療健康這個大領域的智能化、數字化和精細化管理。由于醫療健康涵蓋廣闊,智慧醫療的具體表現形式自然也是多種多樣。
受到政策端推動,對應的市場規模也在不斷增長。根據IDC的統計,2022年醫院應用軟件解決方案的市場總規模為151億人民幣,相較2021年增長11.4%。預計2023年-2027年還將加速增長,達到347.9億人民幣的規模,實現2022-2027年CAGR18.2%的目標。從市場參與者來看,多家上市公司合計占有了電子病歷這塊大蛋糕里的主要份額。嘉和美康、衛寧健康(300253)、海泰醫療、東軟集團(600718)、東華軟件(002065)、創業慧康(300451)等公司分別為14.1%、13.1%、10.1%、7.4%、6.9%。
從智慧醫療產業鏈來看,產業鏈上游為基礎層,中游為技術層,下游為應用層,服務終端為患者。基礎層中,數據服務尚未建成核心技術壁壘,參與者眾多,而算力領域呈寡頭局面;技術層中,基于深度學習的計算機視覺發展快,參與者技術相對成熟;應用層中,成熟的AI醫療企業正在擴大產品線布局,開拓戰略伙伴合作。
從產業鏈中游來看,智慧醫療中游發展增速越來越快。以NLP(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為例,隨著NLP技術在金融、政務、教育、醫療等諸多行業應用落地的加速,預計未來中國NLP市場規模將加速成長。據數據顯示,2022年相關市場規模約為174.5億元,并在未來幾年內保持約36.5%的復合增長率,預計到2030年,我國NLP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達到2105億元。
目前,智慧醫療由三大系統組成,分別為智慧醫院系統、區域衛生系統以及家庭健康系統。智慧醫療的應用場景廣泛,主要有遠程會診、遠程超聲、遠程手術、應急救援、遠程示教、遠程監護等遠程醫療應用,以及智慧導診、移動醫護、智慧院區管理、AI輔助診療等院內應用場景。
從國內AI醫療發展歷程來看,自2018年開始,我國人工智能醫療行業監管政策逐步完善,個別賽道開始出現可行性強的商業模式。2021年7月,國家藥監局發布《人工智能醫用軟件產品分類界定指導原則》,明確人工智能醫用軟件產品按照第三類醫療器械管理。該賽道相關企業主要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科大訊飛、依圖、京東、華大基因等。目前多數企業仍處于商業模式探索階段。
而且電子病歷的投資額是很高的,要完成三級醫院要求的4級電子病歷評級投入就得千萬級別了,評到5級還得再追加千萬級別,再往上評級的話投入甚至可能上億。對于醫保支付改革下萬事都得精打細算的公立醫院而言,這可真是一筆狠下心才能做決策的大錢了,這也是為什么絕大多數高等級醫院都停留在4-6級這個還說得過去的區間里。
所以說,電子病歷市場雖然仍能維持一定擴張速度,但因為市場滲透率已然較高且廠商競爭加劇,各路玩家恐怕很難取得理想的業績增速。
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智慧醫院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