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將突發事件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四大類,應對過程包括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后恢復與重建四個階段。應急產業是為上述突發事件中前三階段提供支撐的產業,是我國新興產業,具有覆蓋面廣、產業鏈長、行業交叉等典型特點。
根據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發布的《安全應急產業分類指導目錄》,應急產業被劃分為“安全防護類”、“監測預警類”、“應急救援處置類”、“安全應急服務類”4個大類。
4月15日,工信部發布安全應急裝備標準化工作組籌建方案。方案提到,加強標準頂層設計,推動編制安全應急裝備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組織國內安全應急裝備產學研用各方開展標準需求研究,完善安全應急裝備標準體系,明確重點標準的編制計劃,推進我國安全應急產業標準化體系建設。
方案提出,聚焦具體業務場景需求,加快重點標準研制。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則,強化新一代技術融合賦能應用,加快開展智能監測預警裝備、智能化救援處置裝備等關鍵裝備標準的研制。
國務院在《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中對發展應急產業提出了要求,同時在關于加強防災減災、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文件中也對應急產業相關內容進行了部署。工信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安監總局等出臺了與應急產業發展緊密相關的措施。2008年以來推動應急產業發展多次作為落實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內容。2011年我國將應急產業作為新增鼓勵類產業納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我國與德國等發達國家的應急產業國際合作積極推進。
應急產業具有多行業交叉和服務公共安全的屬性,是新興產業。發展應急產業,有利于國家的防災減災和公共安全,有利于基層的產業結構優化和社會和諧穩定,有利于企業的市場拓展和利潤增長,有利于公眾的安全和健康。
2022年中國應急產業規模約為19822.5億元,同比增長11.12%,其中安防產業和消防產業規模分別為10112億元、5268億元,占比較高,網絡信息安全產業規模增長較快,2022年產業規模占比達到6.54%。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強化應急管理裝備技術支撐,優化整合各類科技資源,推進應急管理科技自主創新,依靠科技提高應急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應急裝備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風險預測報告》分析:
應急機器人是在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救災過程中,執行監測預警、搜索救援、通信指揮、后勤保障、生產作業等任務,能夠實現半自主或全自主控制,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人類工作的智能機器系統的總稱。應急機器人具有感知、決策、執行等特征,可提升復雜危險場景中生產和救援的效率與安全性。應急機器人的發展與應用,代表了應急管理裝備現代化發展趨勢,是衡量我國應急管理體系與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應急管理部和工信部發布《關于加快應急機器人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研發一批先進應急機器人,大幅提升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和智能化水平;建設一批重點場景應急機器人實戰測試和示范應用基地,逐步完善發展生態體系;應急機器人配備力度持續增強,裝備體系基本構建,實戰應用及支撐水平全面提升。
《指導意見》要求,到2025年,研發一批先進應急機器人,大幅提升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和智能化水平;建設一批重點場景應急機器人實戰測試和示范應用基地,逐步完善發展生態體系;應急機器人配備力度持續增強,裝備體系基本構建,實戰應用及支撐水平全面提升。
應急產業是國家應急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我國應急產業前景廣闊,但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應急產業體系不全、大部分企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不足,關鍵應急技術發展緩慢等。
報告在總結中國應急裝備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應急裝備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中國應急裝備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應急裝備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應急裝備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風險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