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制鞋行業發展現狀
中國鞋類行業作為全球最大的鞋類生產和出口基地之一,近年來經歷了復雜多變的發展過程。從2013年到2021年,中國鞋類產品的產量呈現出波動下降的趨勢。特別是在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產量降至新低,達到了111.2億雙。然而,隨著疫情的緩和以及鞋類企業的復工復產,2021年產量有所回升,達到120.2億雙,年增長率為8.09%。這一變化標志著行業在經歷挑戰后的逐步恢復。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制鞋行業的總產值超過了4000億元,繼續保持了增長態勢。這主要得益于技術進步和工藝水平的提升,以及外貿需求的增加。
在市場規模方面,2013年至2022年期間,中國鞋類行業的市場規模整體上呈現增長趨勢。在2013年至2019年間,市場規模逐年增加。2020年,疫情導致的消費水平下降使得市場規模有所下滑,記錄為3984億元。但到了2021年,隨著經濟的逐步回升,市場規模增至4938億元,同比增長18.63%。然而,2022年市場規模又出現了8.82%的同比下降,降至4502.3億元,這反映了市場恢復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
產品結構:中國制鞋業在推出品牌鞋、高端鞋的同時,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和設計水平,使得中國制鞋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越來越受歡迎。
出口貿易:中國制鞋業是典型的出口型產業,鞋類產品出口量占國內產量比重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近年來,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中國制鞋產業國際貿易出口利潤實現了增長,展現了中國制造正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趨勢。
然而,中國制鞋行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增加了生產成本,環保要求的日益嚴格對傳統制鞋企業構成挑戰,以及互聯網的發展導致電商渠道對傳統實體店的沖擊加大。
二、競爭格局分析
在產業鏈的上游,原材料生產商扮演著基礎支撐的角色。對于制鞋業來說,皮革是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其來源主要依賴于豬和牛的飼養。通過屠宰和初步加工,原材料制造商提供了可用于進一步加工的牛皮和豬皮,為鞋類生產提供了物質基礎。
在產業鏈的下游,銷售和服務環節直接面對消費者。銷售渠道包括線下零售和電子商務,二者各有側重,共同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群體的需求。盡管電商平臺的興起極大地推動了鞋類產品的銷售,但實體店在高端和收藏級鞋類產品的銷售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此外,隨著球鞋收藏趨勢的興起,提供專業保養和修復服務的市場也逐漸壯大,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中國制鞋行業的競爭格局相對復雜,呈現出多元化的市場結構。由于制鞋行業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市場上存在大量的中小企業,這些企業通常以低成本、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策略參與競爭。同時,一些大型企業憑借品牌優勢、技術實力和市場渠道,在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
在競爭格局中,品牌、質量、設計、成本等因素成為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關鍵。中國制鞋業在品牌建設、提高產品質量和設計水平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這使得中國制鞋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總體來說,中國制鞋行業在保持增長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機遇。企業需要不斷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以適應市場變化和滿足消費者需求。同時,政府和社會各界也應加強對制鞋行業的支持和引導,推動行業向高質量、綠色、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
了解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制鞋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