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菇又名茶薪菇,柱壯田頭菇,楊樹菇,柳松菇。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無污染,無害的高檔珍稀食用菌。菌蓋細嫩、柄脆、昧純香、鮮美可口,因野生于油茶樹的枯干上也得名茶樹菇。柱狀田頭菇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含有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并且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鈣、鎂、鐵、鋅等礦質元素。柱狀田頭菇具有清熱、平肝、明目、利尿、健脾之功效[6腳。柱狀田頭菇是當前可開發的十種珍稀菇之一,2008年9月,柱狀田頭菇被“神七”帶入太空,為培育新品種奠定了基礎。
茶樹菇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8世紀,唐代的文獻中就有關于茶樹菇的記載。茶樹菇行業概況及現狀指出,傳說茶樹菇最早是在古代人們發現在茶樹下長出的野生菌種開始被采食和栽培。與茶文化有著緊密聯系,因此得名茶樹菇。栽培技術的發展:茶樹菇的栽培技術在過去幾十年中得到了顯著的改進和發展。20世紀50年代,日本科學家吉田俊夫率先成功研發出茶樹菇的栽培技術,并將其推廣到世界各地。這一突破使得茶樹菇的商業化種植成為可能。
為確保茶樹菇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茶樹菇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茶樹菇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茶樹菇生產國,年產量占全球的70%以上。中國茶樹菇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300萬畝左右,年產量約為200萬噸。
天咀村山高林密,有種香菇的傳統,只是技術不精,香菇品質不好,產量也不高,但謝遠泰認定這是一條脫貧致富之路。他在這個行業里做得興趣盎然,如魚得水。1979年,他來到福建三明學習香菇培育技術,隨后又四處籌錢學會了木耳、平菇等30種以上菌類的培育技術。1982年,他南下廣州學習香菇“段木菌種栽培”法,大大提高香菇產量。1984年,他開始琢磨用茶子殼、五節芒、稻草等植材替代木屑技術,成功解決耗材問題。1986年,他研究“大田代料栽培”法,實現了香菇大規模生產。
正當鄉親們跟著他在香菇種植業上大顯身手時,謝遠泰卻決定人工培育茶樹菇。那時,茶樹菇還只是珍貴的野生菌代名詞,金黃、脆嫩、醇香。曬成干菇后,與肉同燉,其湯色清如茶,鮮美至極,味道遠在香菇之上,市場前景一定更廣闊。謝遠泰盯上這一潛在的“小金礦”,并立志要人工栽培。
茶樹菇的加工技術也在不斷發展,現在有罐裝、干燥、速凍、腌制和加工為茶樹菇醬等多種形式,提高了茶樹菇價值和利用率。茶樹菇出口市場主要為日本、韓國、歐洲、美國等國家和地區,這些地方對中國茶樹菇的需求一直很高。隨著人們對健康食品的關注度提高,茶樹菇作為低脂肪、高蛋白質、高纖維和豐富營養的食用菌,將繼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茶樹菇被認為有助于提升免疫力、調節血糖、降低膽固醇等,因此有望在健康食品市場中持續增長。
茶樹菇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茶樹菇產品以保鮮及烘干為主,內銷我國150多個大中城市(以及我國香港、澳門特區),同時還出口東南亞各國。根據海關提供的數據,國外的茶樹菇人均消費量正以每年13%的速度遞增,其中,美國人均消費量為每年1.5公斤,日本人均消費量為每年3公斤。目前來看,茶樹菇的種植前景較好,因為茶樹菇含有較多的營養物質,其蛋白質含量高達19.55%,而且所含的蛋白質中還有18種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為天門冬氨酸、異亮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總氨基酸含量為16.86%,尤其是人體不能自行合成的8種氨基酸含量較高。
從市場的消費形勢上來看,茶樹菇已成為城市居民餐桌上的常見食品,在城市餐飲業的菜譜上也成為食客喜愛的美味山珍。隨著生產的發展,近年來茶樹菇市場定位已逐漸走向蔬菜化,保鮮茶樹菇從南方基地直接運往深圳、長沙、上海、廣州、西安、武漢、北京等大城市,售價約為15元左右/公斤,冬季和夏季產量低時售價約為25元左右/公斤。而且多數消費群體已接受了茶樹菇作為大眾食品進入蔬菜市場,因此其市場容量正逐步擴大,具有較高的消費潛力。
健康食品需求增長:隨著人們對健康食品的關注度提高,茶樹菇作為低脂肪、高蛋白質、高纖維和豐富營養的食用菌,將繼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茶樹菇被認為有助于提升免疫力、調節血糖、降低膽固醇等,因此有望在健康食品市場中持續增長。
環保可持續發展:茶樹菇行業將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茶樹菇行業概況及現狀指出,采用循環利用廢棄物、減少農藥使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將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市場拓展和國際合作:茶樹菇行業將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尋求更多的出口機會。加強國際合作和貿易交流,提高茶樹菇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增加出口數量和質量。
未來,想要了解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茶樹菇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