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做為世界第三大糧食作物,全球有158個國家種植馬鈴薯,13億人以馬鈴薯為主糧。馬鈴薯,是我國第四大糧食作物,在保障糧食安全、促進鄉村振興等領域具有重要作用。
我國馬鈴薯播種面積穩定在7000萬畝左右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馬鈴薯播種面積穩定在7000萬畝左右,產量近9000萬噸,均占世界1/4左右,產量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表示,我國70%以上的馬鈴薯種植在脫貧地區,3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62個原國家級貧困縣都是以馬鈴薯為主導產業,當地農民收入的1/3都來自馬鈴薯。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加大政策扶持,穩定種植面積,提高單產水平,推進全產業鏈開發,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提升,“小土豆”已經長成了“大產業”,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馬鈴薯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我國馬鈴薯種植區域化格局已基本形成,根據氣溫﹑降水、土壤類型等自然條件的不同,具體劃分為北方一作區、西南混作區、中原間作區和南方冬作區4個區域,現有各區域馬鈴薯錯季上世,相互補充,已基本滿足我國馬鈴薯消費需求。從馬鈴薯主產區分布來看,四川、貴州、云南、甘肅、內蒙古為集中核心產區。
全國政協委員王艦:青海省海拔高,自然隔離條件好,病蟲害少,且建有完善的馬鈴薯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和評價體系,是我們國家建設馬鈴薯種質資源備份庫的優勢地區。我們國家馬鈴薯種質資源有限,現收集和保存大概有5000余份種質資源,建立國家馬鈴薯種質資源備份庫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人多糧少的國情以及工業發展水平的制約,我國馬鈴薯現代化加工產業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憑借占據世界第一位的資源優勢和廣闊的市場優勢快速發展,特別是對歐盟“雙反”成功后,有資源的省份紛紛掀起建廠熱潮,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
如何使“小土豆”長成“大產業”?唐珂介紹,農業農村部通過建立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開展馬鈴薯全產業鏈關鍵環節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推動生產過程機械化、智能化發展。統籌推進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目前已開發六個系列300多種馬鈴薯主食產品,有100多個系列的加工產品。“積極引導各地發展馬鈴薯加工體驗,薯地觀光等新業態,拓展線上線下消費模式,全產業鏈提升馬鈴薯效益。”
農業農村部建立了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開展馬鈴薯全產業鏈關鍵環節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推動馬鈴薯生產過程機械化、智能化發展。統籌推進馬鈴薯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目前已經開發了六個系列300多種馬鈴薯主食產品,有100多個系列的加工產品。積極引導各地發展馬鈴薯加工體驗,薯地觀光等新業態,拓展線上線下消費模式,全產業鏈提升馬鈴薯效益。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馬鈴薯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我國馬鈴薯產業加工發展多元。馬鈴薯的消費方式趨于多元化,新興的馬鈴薯產品不斷涌現,除了傳統的加工品種如淀粉、粉絲(條)和粉皮外,還有薯條、薯片、薯泥和薯類膨化食品等,馬鈴薯的消費量也迅速增加,帶動了馬鈴薯加工業的快速發展。與之相適應的貯藏技術、加工技術以及規模化和組織化程度也不同程度提高。
我國得天獨厚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許多高海拔或高緯度地區都具備良好的馬鈴薯生產條件,馬鈴薯在國內及周邊國家有著很好的市場發展空間。目前餐飲、醫藥、飼用、印染、精細化工等多行業、多領域對馬鈴薯需求量較大。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表示,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按照“營養指導消費、市場引導生產”的理念,圍繞“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產業升級、增產增效”的思路,提升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品牌化、信息化水平,做好“土特產”文章,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把馬鈴薯產業做大做強。
報告對國際、國內馬鈴薯行業市場發展狀況、關聯行業發展狀況、行業競爭狀況、優勢企業發展狀況、消費現狀以及行業營銷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在總結中國馬鈴薯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馬鈴薯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
想要了解更多馬鈴薯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馬鈴薯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