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并將打造美麗鄉村列為“美麗系列”建設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推進,為改善鄉村基礎設施薄弱、居住環境差的現狀,美麗鄉村建設正在全國各地持續進行。
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十大模式,分別為:產業發展型、生態保護型、城郊集約型、社會綜治型、文化傳承型、漁業開發型、草原牧場型、環境整治型、休閑旅游型、高效農業型。
在社會經濟發展中,鄉村以其特殊的產業結構、地理條件,承擔著保障農產品供給和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
僅從生態保護角度看,許多鄉村位于重要生態功能區,鄉村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至關重要,甚至包括國家公園在內的各類自然保護地中也分布著大量鄉村。如總面積達19.07萬平方千米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青海境內就涉及玉樹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內的治多縣、曲麻萊縣、雜多縣、瑪多縣、格爾木市等5縣(市)的15個鄉(鎮),戶籍人口11.56萬人。又如,總面積為1280平方千米的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境內就涉及南平市的武夷山市、建陽區、光澤縣、邵武市4縣(區、市),戶籍人口3000多人。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市場投資策略及前景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美麗鄉村建設既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部分,也是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關系廣大鄉村居民的生活條件與生產發展,也關系鄉村生態環境和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美麗鄉村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升級階段,核心在于解決鄉村經濟發展、鄉村空間布局、鄉村人居環境、鄉村生態環境、鄉村文化傳承的問題。
目前,我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基本實現全覆蓋,絕大多數村莊基本實現干凈整潔有序。但農村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建設及運行維護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有的鄉村因資金不足,無力配齊清運設備和人員,還有的因地域廣闊、自然村分散等,難以做到垃圾日產日清,或只有少量轉運至縣垃圾處理場,剩余垃圾只好簡單填埋或焚燒,造成土壤和水體污染。
對此,生態環境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的《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年)》提出,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在不便于集中收集處置農村生活垃圾的地區,因地制宜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的無害化處理方式,降低設施建設和運行成本。
按照農業部《“美麗鄉村”創建目標體系》中的描述,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配套,鄉村景觀設計科學,村容村貌整潔有序,河塘溝渠得到綜合治理,生產生活實現分區,主要道路硬化,人畜飲水設施完善、安全達標;生活垃圾、污水處理利用設施完善,處理利用率達到95%以上。
與此同時,農業部還公布了支撐“美麗鄉村”建設的10項措施和20項技術。在10項措施中,農村清潔工程每年從財政專項資金中安排1000萬元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推廣節水、節肥等節約型技術,畜禽糞便、污水垃圾等生活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而20項技術則關注適用于農村生產、生活的能源利用領域,如戶用沼氣、省柴節煤灶(炕)、太陽能綜合技術、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小型風力發電技術等。
報告對我國美麗鄉村建設行業作了詳盡深入的分析,是企業進行市場研究工作時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資料,同時也可作為金融機構進行信貸分析、證券分析、投資分析等研究工作時的參考依據。
想要了解更多美麗鄉村建設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市場投資策略及前景預測研究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