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等的緊密結合與快速發展,以及智能終端軟硬件的不斷升級與換代,促進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方面的技術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個性化服務的不斷演進,海量用戶個人信息數據的頻繁跨境、跨系統、跨生態圈交互已成為常態,加劇了隱私信息在不同信息系統中有意/無意留存,隨之而來的隱私信息保護短板效應、隱私侵犯追蹤溯源難等問題越來越嚴重,現有的隱私保護方案已不能提供體系化的保護。世界各國紛紛頒布具體措施來保護隱私信息。
隱私計算是指在保護數據本身不對外泄露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分析計算的技術集合,達到對數據“可用、不可見”的目的;在充分保護數據和隱私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價值的轉化和釋放。
隱私計算是面向隱私信息全生命周期保護的計算理論和方法,是隱私信息的所有權、管理權和使用權分離時隱私度量、隱私泄漏代價、隱私保護與隱私分析復雜性的可計算模型與公理化系統。
隱私計算涵蓋信息所有者、信息轉發者、信息接收者在信息采集、存儲、處理、發布(含交換)、銷毀等全生命周期過程的所有計算操作,是隱私信息的所有權、管理權和使用權分離時隱私信息描述、度量、保護、效果評估、延伸控制、隱私泄漏收益損失比等方面。
隱私計算行業現狀
與傳統數據使用方式相比,隱私計算的加密機制能夠增強對于數據的保護、降低數據泄露風險。因此,包括歐盟在內的部分國家和地區將其視為“數據最小化”的一種實現方式。
近年來,我國不斷出臺政策引導和扶持隱私計算行業發展,從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技術標準等各方面對我國隱私計算行業進行支持和規范。2021年3月,“十四五”規劃指出,要加強涉及國家利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數據保護,加快推進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領域基礎性立法,強化數據資源全生命周期安全保護,對隱私計算行業是一個利好。
2022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指南》明確提出“探索利用隱私計算等多種手段,有效支撐地方數據資源深度開發利用”。
2022年12月公布的《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 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提出“要建立數據產權分置的產權運行機制,建立合規高效的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等等。這些政策文件均提出支持隱私計算技術探索,促進數據要素市場流通,為隱私計算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隱私計算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分析:
在政策驅動和市場需求共同作用下,隱私計算技術作為保障數據安全流通的有效方式高速發展,已逐漸成為促進數據要素跨域流通和應用的核心技術,廣泛應用于金融、通信、互聯網、政務、醫療、制造、能源等諸多領域。
隱私計算行業需求
隱私計算下游應用場景主要包括聯合營銷、聯合風控、智慧醫療和電子政務等。隨著我國隱私計算行業的發展,隱私計算行業出現了許多成功的創新應用案例,例如在聯合營銷領域,光之樹助力大型卡機構賦能金融機構客戶,在卡機構和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之間搭建了隱私計算平臺,幫助卡機構實現數據使用權變現和數據要素創新。
隱私計算是泛在網絡空間隱私信息保護的重要理論基礎,目前金融、通信、政務、醫療、互聯網、能源等多個領域對隱私計算需求大,推動隱私計算行業向好發展。據數據,2019-2022年H1金融、通信、政務、醫療、互聯網、能源領域隱私計算需求分別占比53%、17%、13%、9%、5%、3%。
隨著隱私計算價值凸顯,參與布局隱私計算安全的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包括綜合型互聯網企業(螞蟻、騰訊、百度、華為、字節跳動等)、網絡安全及大數據企業(京東數科、富數、星環、同盾等)、金融機構(平安科技、微眾銀行等)、初創企業(翼方健數、華控青交、數牘、藍象等)四大類。現階段,國內隱私計算初創企業增長迅速,數量由2012年的2家增加至2020年的71家,但隱私計算專利申請量仍多集中于綜合型互聯網企業和金融機構。
報告根據隱私計算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中國隱私計算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隱私計算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隱私計算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想要了解更多隱私計算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隱私計算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