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銅消費第一大國,也是一個貧銅國家,銅資源供給形勢十分嚴峻,為此,多渠道地利用銅資源越來越成為當務之急。
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廢銅鋁加工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23年第36號),將全面引導我國廢銅、廢鋁加工配送和利用行業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對銅鋁材保級循環利用將發揮重大的促進作用。
銅鋁二次資源多為降級利用,其根本原因為廢銅鋁成分復雜、加工利用技術和裝備不規范、保級再生工藝不成熟。本規范規定了廢銅鋁加工配送企業的規模、工藝和裝備要求,有利于提升銅鋁二次資源的精細化處理水平,實現二次資源中不同種類金屬及不同系列合金的有效分離,從而有效解決廢銅鋁精細化分選的難題,提升銅鋁二次資源的價值。
同時,本規范中關于實施先進連鑄連軋或半連鑄設備、過程控制技術、數字化信息管理系統等生產條件的要求,有利于進一步規范廢銅鋁加工利用行業的再生技術和裝備,提升行業整體保級再生利用技術水平,提高保級再生產品質量,進而提升再生產品價值。
綜上,本規范有利于提高銅鋁二次資源精細化分選及保級利用水平、提升銅鋁二次資源價值并有利于其保級利用。
銅具有完全可回收性,與銅礦開采相比,回收銅可節約85%的能源。1900年以來被開采的銅中,有2/3沿用至今。2022年,我國再生銅產量穩步增長至375萬噸,節約礦產資源6.8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50萬噸,在銅產業資源保障和節能減排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023年上半年,再生銅產量190萬噸,同比增長5.6%。
2022年,我國進口再生銅原料實現數量質量“雙提升”,不合格率由1.77%降至0.94%,固廢率由0.34%降至0.04%。經海關檢驗合格的進口再生銅原料,有效地緩解了國內銅礦資源緊缺情況。此外,再生有色金屬的能源消耗遠低于礦產原料,與原生有色金屬相比,再生銅的綜合能耗僅為原生銅的30%,節能降碳效果十分明顯。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廢銅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分析:
廢銅是銅礦資源的有效補充。廢銅具有良好的循環再生利用性能,一般可通過重熔冶煉成電解銅或直接加工成銅材等方式提供有效供給,通過對廢銅資源進行循環利用,有利于緩解礦端供應的緊張局面。另一方面,廢銅資源循環利用可帶來良好的節能減排效果,與原生銅生產相比,每噸再生銅節能約 1 噸標煤,節水近 400m3,減少固體廢物排放 380 噸,相當于少排放二氧化硫 0.137 噸。
在廢銅利用方式上,分直接利用與間接利用兩種。據估算,廢銅經再加工后,有大約1/3以精銅的形式返回市場,即經過陽極爐熔煉之后生產電解銅,即通常所稱的再生精銅;另外2/3以非精煉銅或銅合金的形式重新直接使用,生產銅材或銅合金產品。
我國廢銅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以民營企業為主體、大型企業為龍頭、中型企業為基礎,以廢銅直接利用為主、精煉電銅為輔的產業結構,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為重點的產業格局。
此外,還形成了從回收、進口拆解到加工利用一條龍完整的產業鏈,并出現了如浙江臺州、寧波、廣東南海、清遠、天津靜海等以進口廢料為主及山東臨沂、湖南汩羅、河南長葛、遼寧大石橋等以國內回收為主的廢雜金屬集散地。另有浙江富陽、蘇州望亭、路橋,江西鷹潭等地。
隨著全球對于雙碳以及綠色經濟的推動,廢舊金屬的再利用是大勢所趨。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消費銅量僅為 3 公斤左右,與發達國家人均消費銅量相差很大。一方面是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嚴重的資源不足,重視銅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是解決銅資源緊張的重要途徑。發展再生銅工業,具有節約投資、節約能源、節約土地、保護環境的意義,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尤其是符合國家循環經濟和節約型社會的思想,是一個低能耗、高效率的節約型產業。
報告通過深入的調查、分析,投資者能夠充分把握行業目前所處的全球和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具體分析該產品所在的細分市場,對廢銅行業總體市場的供求趨勢及行業前景做出判斷;明確目標市場、分析競爭對手,了解市場定位,把握市場特征,發掘價格規律,創新營銷手段,提出廢銅行業市場進入和市場開拓策略,對行業未來發展提出可行性建議。
想要了解更多廢銅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廢銅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