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色素定義及分類
食用色素,是色素的一種,即能被人適量食用的可使食物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原有顏色的食品添加劑。
食品色素分為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兩大類。
在我國,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允許添加到食品中的合成色素共有11種。在GB 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中也明確規定了各類飲料、零食、即食谷類食品、部分肉制品、醬料和酒類等產品中都可使用規定內的食用色素和其使用范圍與最大使用量。但是,牛奶、純水、肉類、炒貨和各類嬰幼兒食品中是禁止添加任何人工合成色素的。
目前國內允許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有赤蘚紅、喹啉黃、檸檬黃、日落黃、莧菜紅、胭脂紅、新紅、誘惑紅、偶氮玉紅(酸性紅)、亮藍和靛藍,共11種。
同時,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的規定,食品添加劑應當標示其在GB 2760中的食品添加劑通用名稱。也就是說,只要這個食品中添加了食用色素,商家就必須在食品標簽上標示清楚。
雖然人工合成色素具有成本優勢,并能夠為食品和飲料產品賦予強烈而均勻的顏色,但隨著各國法規的嚴厲監管以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意人工合成色素的添加,天然色素在行業中的重要性逐漸凸顯。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食用色素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隨著消費者對健康和天然產品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天然和有機食用色素的需求可能會持續增長。這將促使企業更加注重研發和生產天然、有機、健康的食用色素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
與合成色素相比,天然色素最大的優點是相對地安全性較高,具有天然和健康效應,隨著生產技術和性能的提高,天然色素在明亮度和安全性等方面已經達到了合成色素的水平。因此世界天然色素市場正在以兩倍于人工合成色素的速度快速增長。
食用色素行業的上中下游產業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上游:原材料供應:食用色素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天然植物、動物和礦物等。這些原材料的質量和供應穩定性直接影響到中游生產環節的成本和產品質量。化工原料和添加劑:部分合成食用色素需要使用化工原料和添加劑。這些原料的質量和供應情況也會對食用色素的生產產生影響。
中游:食用色素生產:中游環節是食用色素的核心生產過程,包括提取、精制、合成等步驟。這個環節的技術水平和設備條件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產品研發和創新: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和消費者需求的升級,食用色素企業需要不斷進行產品研發和創新,以開發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下游:食品加工和飲料制造:食用色素的主要應用領域之一是食品加工和飲料制造。這個環節對食用色素的需求量和品質要求都較高,對食用色素行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醫藥、化妝品等其他領域:除了食品和飲料行業,食用色素還廣泛應用于醫藥、化妝品等其他領域。這些領域的發展也會為食用色素行業帶來更多的市場機會。
報告結合食用色素行業的背景,深入而客觀地剖析了中國食用色素行業的發展現狀、發展規模和競爭格局;分析了行業當前的市場環境與行業競爭格局、產品的市場需求特征、行業領先企業的經營情況、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與前景;同時,佐之以全行業近5年來全面詳實的一手連續性市場數據,讓您全面、準確地把握整個行業的市場走向和發展趨勢。
想要了解更多食用色素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食用色素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