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顯示,我國生物農藥年產量約14萬噸,年產值約30億元。市場增長速度已超過傳統植保產品,未來市場空間巨大。我國在生物農藥新品種研發方面,具有很大國際優勢。關鍵技術的創新突破,也加快了我國生物農藥新品種的不斷涌現。
我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始終把農業作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基礎產業,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以不到世界7%的耕地面積養活世界22%的人口,糧食安全問題至關重要。
農藥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化學農藥的大量應用不僅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壓力,也會因農殘超標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產生不利影響,而且,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公眾對綠色優質農產品的需求高漲。
生物農藥是指利用生物活體(真菌,細菌,昆蟲病毒,轉基因生物,天敵等)或其代謝產物(信息素,生長素,萘乙酸,2,4-D等)針對農業有害生物進行殺滅或抑制的制劑。
生物農藥是以動物、植物、微生物本身或者他們產生的物質為主要原藥加工而成的農藥,可分為植物源農藥、微生物農藥、天敵類農藥、農用抗生素(發酵類)農藥等。
生物農藥的應用歷史悠久。中國古代使用芒草、嘉草等植物滅殺害蟲,歐美地區則用煙草萃取液、煙草、石灰粉、除蟲菊粉、魚藤根粉滅殺害蟲。以煙草、松脂、除蟲菊、魚藤、紅海蔥、馬錢子等有殺蟲功能的植物為代表的植物源農藥,以由天然礦物原料加工制成的硫磺、硫酸銅、礦物油等為代表的無機農藥。
特點是專一性強、活性高;對環境安全、不易產生抗藥性、對非靶標生物相對安全、開發利用途徑多、作用機理不同于常規農藥、種類繁多、研發的選擇余地大等。
生物農藥行業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主要為植物提取物、微生物、昆蟲性信息素、殺蟲劑等;產業鏈中游為生物農藥;產業鏈下游為應用領域,主要為農田農作物、果園及蔬菜保護、溫室農業、林業保護、有機農業等。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生物農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分析:
2022年我國生物化學農藥及微生物農藥制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到154家,行業總產值達416.03億元,總資產為479.67億元,銷售收入為388.34億元,利潤總額47.04億元。
根據農藥信息網數據,2022年我國批準登記了435個農藥產品,其中包含39個生物農藥,其中生物化學農藥31個,微生物農藥5個,植物源農藥3個。
我國生物農藥市場潛力較大
政策是影響農藥行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般來說,下游客戶不會輕易更換當前使用的農藥,除非當前使用的農藥藥效顯著變差、價格顯著提高或者政策將此類農藥列入禁限用名單而不得不換藥。近些年,中國政府相繼出臺政策扶持中國生物農藥行業逐漸走向規范,幫助中國生物農藥行業健康良好的發展。
2015年以來,農業農村部頒布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相關政策。農業農村部開展高效低風險農藥替代化學農藥行動,2020年,高效低風險農藥占比超過90%。
《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要求,推進農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調整優化農藥產品結構,鼓勵農藥企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逐步淘汰高毒高風險農藥,加快研發推廣新型高效低風險農藥;支持高毒農藥替代產品研發,分期分批淘汰甲拌磷、甲基異柳磷、水胺硫磷、滅線磷、涕滅威、養樂果、滅多威、克百威、磷化鋁、氯化苦等10種高毒農藥,大力發展高效低毒低風險綠色農藥。
根據“十四五”規劃提出的農業綠色發展指標,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農藥利用率從2020年的40.6%,提高到2025年的43%。預計政策支持下,我國生物農藥市場潛力較大。
報告在總結中國生物農藥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生物農藥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生物農藥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生物農藥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生物農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