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轉暖,各種時令鮮蔬適時走上消費者的餐桌。包括時令春菜、有機蔬菜、原產地蔬菜等在內的各類型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蔬菜嘗鮮成為消費熱點。
從線上消費數據看,春筍、豌豆尖、油菜薹、香椿芽、蘆筍等品類的成交額同比增長表現亮眼,為消費者餐桌增添更多春天味道。以有機為標簽的高品質蔬菜俏銷市場,有機芹菜、有機娃娃菜、有機白蘿卜等銷量實現多倍增長,消費者吃得更加健康放心。同時,消費者對高品質地標蔬菜的需求也愈加強烈,云南小黃姜、山東貝貝南瓜、恩施小土豆、山東煙薯、蘭州百合等地標蔬菜走向全國各地市場。
從地域偏好看,各地消費者對蔬菜的偏好有所不同,西南地區消費者口味偏辣,椒、洋蔥為菜品增添了更多的口感和風味,一年四季的烹飪都少不了;華東地區消費者更偏好嫩綠的蔬菜,豆芽菜、菠菜、生菜深受青睞;西北地區消費者常吃土豆和洋蔥等根莖類蔬菜,也偏好搭配椒、蔥等調味類蔬菜增加食物鮮味;天氣乍暖還寒,東北地區消費者習慣吃溫補類蔬菜,洋蔥、白菜在餐桌上比較常見;華南地區消費者更愛買羊肚菌、芋頭、南瓜等蔬菜。這些差異的背后是各地地理環境、飲食文化等的顯著不同。
為確保蔬菜種植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蔬菜種植行業的發展態勢,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蔬菜種植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今年年初以來,華南、華東與西南冬春露地蔬菜優勢區,以及黃淮海與環渤海設施蔬菜優勢區的春季蔬菜生產良好,供應量充足,全國消費需求旺盛。同期,北部高緯度地區、黃土高原、云貴高原等夏秋蔬菜優勢區已陸續開展生產,態勢喜人。
在山東濱州鄒平的智慧蔬菜大棚內,蔬菜生長正進入關鍵期。大棚負責人告訴記者,大棚蔬菜對溫度、濕度的要求非常高,一旦控制不好就會影響蔬菜的正常生長。去年,在當地農業、林業、電力等部門的支持下,在大棚內安裝了智能監測設備,通過多個傳感器對棚內信息進行實時采集,實現遠程控制大棚里的溫度、濕度。
淡季不賣旺季賣、行情好了才賣出、一年四季都有賣。重慶魯渝協作蔬菜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主攻越冬錯季菜茬口,采取反季節栽培方式,錯開蔬菜大量上市的時間,產品價格高,供應足,銷售價格較上年同期增長66.7%,每畝大棚可實現年收益3萬元,相比大田蔬菜翻了3番。
蔬菜價格高、菜農干勁足,重慶魯渝協作蔬菜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大力推進“家庭農場”“農業園區”建設,2023年培育引進市場經營主體30個,帶動100名致富帶頭人、職業農民、蔬菜種植大戶由“土專家”成為“真專家”,800多名農村勞動力實現就近就地就業,370多名脫貧戶實現增收。
蔬菜種植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為實現合作經營創收,重慶魯渝協作蔬菜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各合作主體各司其職,負責大棚日常生產管理,產品由公司統一價格、統一品牌進入市場銷售,避免了中間商賺差價,實現菜農利益最大化。
重慶魯渝協作蔬菜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不斷探索,引領大田蔬菜進入壽光蔬菜體系,提升產量和品質,由菜農按照要求規范種植、管理,納入蔬菜公司銷售體系進行銷售,避免了菜農單家獨戶、肩挑背磨擺攤售賣,切實增加菜農收益。
目前,總體而言,中國蔬菜進口總體規模不大:我國主要進口蔬菜品類包括蔬菜種子、干辣椒、馬鈴薯(加工)、甜玉米、番茄(加工)、胡椒和豌豆等,主要用于種用、加工及調節特色品種。除蔬菜種子和辣椒等個別品類外,進口蔬菜對國內蔬菜整體市場形勢影響有限。進口蔬菜主要來自印度、美國、越南、日本和泰國等。
出口優勢品類集中度高:蔬菜出口的優勢品類有大蒜、蘑菇、番茄、生姜、辣椒、洋蔥、胡蘿卜及蘿卜、木耳、馬鈴薯和竹筍等,以上品類合計出口額占比超過60%。其中,大蒜出口額占比達17.5%,出口目的地以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為主。
想要了解更多蔬菜種植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7年中國蔬菜種植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