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成熟與落地,硬件行業快速邁入智能時代,“互聯網+人工智能”貫穿了整個硬件行業,在信息技術加速發展的過程中,整個硬件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機遇。
智能硬件是繼智能手機之后的一個科技概念,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式,對傳統設備進行改造,進而讓其擁有智能化的功能。智能化之后,硬件具備連接的能力,實現互聯網服務的加載,形成“云+端”的典型架構,具備了大數據等附加價值。
智能硬件是一個科技概念,指通過將硬件和軟件相結合對傳統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而智能硬件移動應用則是軟件,通過應用連接智能硬件,操作簡單,開發簡便,各式應用層出不窮,也是企業獲取用戶的重要入口。
智能硬件行業產業鏈
智能硬件產業鏈上游是基礎軟硬件提供商,主要提供芯片、傳感器等元器件、通信/視覺模組等中間件以及AI算法等基礎技術;中游是類型豐富的智能硬件終端企業,隨著行業分工的日益深化,智能硬件企業又逐步分化為品牌商、方案商、制造商等;產業鏈下游則是各種各樣的行業應用場景和下游渠道、終端客戶等。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智能硬件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
智能硬件已經從可穿戴設備延伸到智能電視、智能家居、智能汽車、醫療健康、智能玩具、機器人等領域。從產品結構看,隨著智能穿戴設備在健康檢測等場景的普及,以及消費者認可程度的提升,智能穿戴設備市場份額進一步上升。對比2019年,2021年智能穿戴設備市場規模達到1728.6億元,市場份額由19.2%提升至20.8%,2019-2025年GAGR為12.4%。
智能硬件產品種類繁多,應用領域廣泛,涵蓋了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醫療、智能交通等多個領域。由于各個領域的產業發展成熟度不同,因此不同智能硬件企業在市場中的定位和競爭優勢也各不相同。
在這個多元化、細分化的市場中,一些企業在某一特定的細分市場內憑借技術、品質、服務等方面的優勢占據了較高的市場份額。然而,就整個智能硬件行業而言,尚未出現具有行業壟斷性的企業。這是因為智能硬件行業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新的產品和應用不斷涌現,為眾多企業提供了發展機會。
當前國內經濟正從傳統動能驅動轉向新動能驅動,新動能是未來增長空間最為廣闊的領域。以數字經濟、AI、高端制造為代表的新動能方向近期產業催化不斷,有望逐步映射到股市的投資機會中。
人工智能大模型正掀起新一輪科技發展熱潮,重塑生產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生產效率的賦能效應日益顯現。基于AI的消費電子產品已開始首輪商業化落地,作為最適合搭載大模型的理想平臺,首當其沖的就是搭載AI驅動顯卡和AIGC應用的AIPC產品。由于性能、內存、散熱等優于手機,AI PC有望率先成為大批量落地的 AI終端。
智能硬件作為近年的發展熱點,行業整體規模持續增長,企業數量也持續攀升。隨著產業分工的日益細化,智能硬件企業逐步分化為品牌商、工程技術方案商、電子制造服務商等,定位更加明確。知名品牌商以Meta、蘋果、谷歌、三星、華為、小米等企業為代表,通過大力發展品牌投入、生態打造、前沿技術研發等附加值較高的領域,參與全球競爭,占據了智能硬件產業鏈重要環節。
隨著國民消費的升級,我國高科技智能硬件產品的市場需求不斷增加。在國家政策支持以及5G、AI等新興技術的推動下,近些年來中國智能硬件產業實現了優化升級,并逐漸發展成為最活躍的行業之一,得到了風險資本市場的大量關注。從融資事件的總體規模來看,智能硬件領域自2020年以來,合計發生融資事件1283起,融資金額超2000億元。從近三年(2020-2022年)的融資事件數量來看,分別擁有320余、500余起以及370余起。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逐漸成熟及智能硬件終端的普及,外加在國家政策的催化、技術成熟、5G商用等利好因素作用下,智能硬件產品、智能終端產品業務迎來行業快速增長期。2023年,中國個人消費類電子教育智能硬件的市場規模為469億元,同比2022年增長11.4%。機構預測,2024年,中國個人消費類電子教育智能硬件的市場規模將突破500億規模,2026年將繼續增長至611億元,未來三年的復合增長率達到10.5%。
此外,隨著全球消費者對智能手機及數字化生活方式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市場對新興智能硬件(如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產品)的需求迅速崛起,未來五年有望全面爆發。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智能硬件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