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發展到現在種類繁多。按照發酵程度的區別,我國共有六大基本茶,分別為綠茶、白茶、紅茶、黑茶、黃茶以及青茶(烏龍茶)。
烏龍茶亦稱青茶、半發酵茶及全發酵茶,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
烏龍茶簡述
烏龍茶是經過采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綠葉紅邊,既有綠茶的清新,又有紅茶的甜,品嘗后齒頰留香,回味甘鮮。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有突出效果,在日本被稱之為“美容茶”、“ 健美茶”。
按發酵程度的不同,烏龍茶可分為輕度發酵茶(10%-25%)、中度發酵茶(25%—50%)和重度發酵茶(50%-70%)。
烏龍茶為中國特有的茶類,主要產于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臺灣三個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產。
我國是全球第一大的茶葉生產國和消費國。多年來,我國茶產業繼承傳統、探索新路,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人民生活需要,已成為促進三產融合、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支柱產業。而烏龍茶是我國特有的茶葉品類之一,品種眾多且風格各異,在國內外市場一直享有較高的聲譽。
中國烏龍茶的出口數量遠多于進口數量,中國是全球烏龍茶重要的出口國之一,2021年中國烏龍茶進口數量達0.33萬噸,較2020年增加了0.04萬噸,2022年中國烏龍茶的進口數量為0.26萬噸。2021年中國烏龍茶的出口數量為1.92萬噸,較2020年增加了0.22萬噸,2022年中國為烏龍茶出口數量為1.94萬噸,較2021年中國烏龍茶的出口數量略有上升。
烏龍茶主要出口日本、東南亞和港澳地區,其主要生產地區是福建省安溪縣等地。
烏龍茶行業產業鏈上游為種植環節,主要包括種子、化肥、農藥及相關種植設備等;中游為白茶的加工環節;下游為白茶的流通環節,主要包括各類線上及線下渠道。
據統計,2022年全國茶園面積達4995.40萬畝,同比增加99.31萬畝,增幅2.03%;開采茶園面積4539.89萬畝,同比增加165.31萬畝。其中,超過300萬畝的省份分別是云南、貴州、四川、湖北、福建、湖南。
烏龍茶的產地不同,品質也會有一定的差異。根據產地不同,烏龍茶有閩南烏龍茶、閩北烏龍茶、中國臺灣烏龍茶、廣東烏龍茶之分。閩北地區的烏龍茶品種豐富,有閩北水仙、閩北烏龍、武夷水仙、武夷肉桂、武夷奇種、普通名樅、名巖名樅(大紅袍、白雞冠、水金龜、鐵羅漢、半天矢等);閩南地區有鐵觀音、白芽奇蘭、黃金桂、毛蟹、本山、梅占、佛手等品種;廣東地區有鳳凰水仙、嶺頭單叢、鳳凰單叢等名優品種;中國臺灣地區主要有青心烏龍、大葉烏龍、硬枝紅心、金萱等品種。研究表明,不同地區的烏龍茶其化學成分有很大差異。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烏龍茶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分析:
傳統原葉茶消費保持穩定,消費場景更豐富。綠茶、紅茶、黑茶、烏龍茶仍是消費者最喜愛的品類。隨著“國潮”文化流行,延承傳統茶飲文化、注重場景體驗與氛圍營造的“新中式茶館”成長起來,圍爐品茶等品茶方式興起。
諸多新茶飲企業的出現讓古老的茶葉產業在一定程度煥發了新生,吸引年輕消費者入局,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隨著中國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高,作為中國茶市場的主要分部和增長動力,中國茶葉市場正穩步增長。同時,現制茶飲越來越受歡迎,備有多種口味供消費者選擇。按產品形色劃分,2022年我國產產品細分市場中茶葉占比最高,實施3318億元,現制茶飲市場規模為1534億元,即飲茶為854億元。
從新式奶茶到無糖茶飲料,讓傳統茶企看到了年輕消費群體的強大消費能力和不一樣的消費理念,也堅定自己創新的決心。
隨著市場競爭的激化,茶品市場入局者開始探索行業品類細分化的市場需求,不斷打造新場景、新產品、新需求。
報告對我國烏龍茶市場的發展狀況、供需狀況、競爭格局、贏利水平、發展趨勢等進行了分析。報告重點分析了烏龍茶前十大企業的研發、產銷、戰略、經營狀況等。報告還對烏龍茶市場風險進行了預測。
想要了解更多烏龍茶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烏龍茶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