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是我國的主要支柱產業,目前,我國已具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產業鏈較為完善的紡織工業體系,從紡織原料生產開始(包括天然和化學纖維),紡紗、織布、染整到服裝及其他紡織品加工,形成了上下游銜接和配套生產,成為全球紡織品服裝的第一生產國、出口國。
棉紡織是指將棉花、絲綢等棉原材料利用手工或者機器將其織成一塊完整的布的過程。棉紡織行業在我國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橫跨農業和工業兩大生產領域,涉及棉花生產、軋花、紡紗、織布、印染、成衣和終端消費等多個環節。
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和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棉紡織行業在2023年12月展現出積極的態勢。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近日公布的數據,中國棉紡織景氣指數在2023年12月達到50.7%,較上月上升1.7個百分點,這表明行業整體運行情況正在改善。
從行業運行情況看,隨著年前補庫行情的啟動,棉紡織企業訂單好轉,開機率回升,產品庫存有所去化。這使得棉紡織企業經營狀況得到改善,對于后市發展,企業預期也較為樂觀。然而,原料價格波動仍然是企業經營中的一大難題。
原料采購方面,受棉花、滌綸短纖、粘膠短纖價格下降及波動影響,棉紡織企業采購謹慎。原料采購指數仍低于臨界點,反映出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壓力。同時,原料庫存指數下降,也反映出企業在庫存管理方面的謹慎態度。
生產方面,隨著補庫行情的啟動,棉紡織企業生產情況有所恢復。設備開臺率指數和紗產量指數均高于臨界點,表明紡紗、織造企業的生產均有所回暖。然而,布產量指數雖然高于臨界點,但較上月下降1.1個百分點,這可能反映出市場需求的變化或者企業在產品結構調整方面的努力。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棉紡織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產品銷售方面,隨著市場需求逐步回暖,企業銷售量有所好轉。紗銷售量指數和布銷售量指數均高于臨界點,表明紗布銷售情況均有所回暖。然而,受原料價格波動影響,產品售價不理想,企業利潤情況不佳。產品銷售指數雖然高于臨界點,但仍低于企業經營指數,這可能反映出企業在定價策略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挑戰。
庫存管理方面,受年前補貨行情的影響,下游的需求有所回暖,紡紗廠、織布廠出貨速度加快,庫存壓力減輕。產品庫存指數較上月上升3.6個百分點,反映出企業的庫存情況有所好轉。從分項指標看,紗庫存量指數和布庫存量指數均高于臨界點,這可能表明企業在庫存管理方面的優化措施正在發揮作用。
棉紡織行業未來市場展望
2023年紡織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2%。2023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2%,營業收入47009億元,同比下降0.8%;利潤總額1802億元,同比增長7.2%。規模以上企業紗、布、服裝產量同比分別下降2.2%、4.8%、8.7%,化纖產量同比增長10.3%。
棉紡織行業在2023年12月展現出企穩向好的態勢。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分析,隨著市場需求逐步回暖和宏觀政策的支持,企業對于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然而,原料價格波動、庫存管理以及市場不確定性仍然是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企業要認真研究,并用好、用活、用足、用實相關政策,在企業發展、技術創新、綠色制造、原料保障、品牌培育等方面,充分享受政策紅利。例如,國家公布的《關于完善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實施措施的通知》指出:2023-2025年棉花目標價格水平為每噸18600元,對新疆棉花以固定產量510萬噸進行補貼,在更大范圍內實施質量補貼,合理確定質量補貼標準,利用“優質優補”引導優質棉花生產。新一輪的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在穩定棉花產量,促進質量提升方面將繼續發揮宏觀作用,為棉紡織行業用棉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作為傳統優勢產業,棉紡織行業在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著力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需要堅持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大基礎科研投入力度,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并加大科研成果轉化力度。
從國際市場競爭環境來看,我國棉紡織行業整體水平與國際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而且面臨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競爭。
未來,我國紡織工業將面臨發達國家在產業鏈高端、發展中國家在產業鏈低端的雙重競爭。發達國家憑借技術、品牌和供應鏈整合的優勢,占據著市場的主動地位。其他發展中國家憑借勞動力成本、資源、貿易環境等比較優勢,紡織工業將會得到快速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棉紡織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