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能源,也被稱為“綠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夠直接用于生產生活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綠氫等,這些能源在消耗之后可以恢復補充。
清潔能源產業鏈的上游主要包括清潔能源零部件供應商,這些零部件包括但不限于葉片、機艙罩、電機等,以及相關的裝備制造企業。中游則涉及清潔能源的生產型企業,例如電池片的制作、光伏組件的生產和逆變器的生產。而下游則是清潔能源的銷售和應用企業,涵蓋范圍從直接的應用到分銷和銷售渠道等多個方面。
我國清潔能源生態圈中參與企業甚廣。以風電領域為例,上游主要是風電的零部件制造商,上市的企業包括中材科技、雙一科技、日月股份、禾望電氣、金雷股份等;中游主要是風電整機和風塔的制造商,上市的企業包括金風科技、明陽智能、天順風能、泰勝風能等;下游主要是風電運營商,上市的企業包括中廣核新能源、大唐新能源、北控清潔能源等。
目前國內清潔能源產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龍源電力(001289)、大唐新能源(01798)、中廣核新能源(01811)、國電電力(600795)、國投電力(600886)、華潤電力(00836)、中國電力(02380)、京能清潔能源(00579)等。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清潔能源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近年來,我國在確保傳統能源穩定供應的同時,也在積極加快清潔能源的轉型。
數據顯示,2023年,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發電量超276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34%,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83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超2億噸,可滿足超2.9億人一年的生活用電需求。
據悉,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由長江干流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和葛洲壩6座梯級電站共同構成,安裝有110臺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達7169.5萬千瓦,相當于“三個三峽”的裝機容量,約占全國全口徑水電裝機容量的17%,實現了一滴水發六次電,平均每年可生產清潔電能約3000億千瓦時,可滿足超3億人一年的生活用電需求。截至目前,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六座梯級電站累計發電量突破3.5萬億千瓦時,為應對雨雪寒潮提供了堅實能源保障。
中電聯近日發布的《2023-2024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預測,到2024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預計達到32.5億千瓦,同比增長12%左右,2024年新增發電裝機將再次突破3億千瓦,其中,新能源發電裝機將再次超過2億千瓦。
在新能源發電持續快速發展的帶動下,預計到2024年底,我國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將達到13億千瓦左右,占總裝機容量比重上升至40%左右,首次超過煤電裝機規模。
作為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授予的清潔技術與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國際示范城市、中國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德陽將繼續發揚優勢、創新突破,著力構建清潔能源裝備“五大中心”,力爭到2025年,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集群化配套率達50%以上。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綠色發展已成為各國共同追求的目標,清潔能源則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核心抓手。新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升級,讓清潔能源的應用場景更加豐富,清潔能源鏈上下游融合賦能,也為我國能源綠色轉型注入強勁動力。
能源轉型是邁向綠色可持續未來的必由之路。我國在實現自身清潔低碳發展的同時,也為全球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中國方案,讓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得到應用,成為世界能源轉型的最大引擎。
2023年是電力建設高速發展的一年,全年新增發電裝機容量36907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為30341萬千瓦,占比82.2%。全年電源投資完成額9675億元,其中清潔能源建設投資完成額8646億元,占比89.36%。清潔能源建設已成為電力建設的主基調。
目前,中國風電、光伏產品已經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出口額分別超過334億美元和2453億美元。
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分別累計下降超過了60%和80%,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歸功于中國創新、中國制造、中國工程。
如今,我國充分發揮新能源全產業鏈集成制造規模的優勢,積極加強清潔能源國際合作,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合作,光伏組件產業占全球比重超過四分之三,風電關鍵零部件產量占全球市場70%以上,成為穩定全球清潔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力量。
更多關于行業未來投資前景規劃及相關數據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清潔能源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