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作物現已在世界許多國家廣泛種植,但在英國和歐盟等地,很少有轉基因作物獲批允許農民種植。澳大利亞此前只有4種轉基因作物獲批準,分別是一種油酸含量較高的紅花、耐除草劑的油菜籽、印度芥末和棉花。
轉基因技術作為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已廣泛應用于農業、醫療、工業等各個領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日漸凸顯。
在轉基因技術商業推廣二十余年里,國外重要的農業市場中普及率基本達到70%以上,相反,我國轉基因技術商業化推進速度偏慢,其中離不開轉基因作物安全性問題影響。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轉基因技術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分析
轉基因技術是將高產、抗逆、抗病蟲、提高營養品質等已知功能性狀的基因,通過現代科技手段轉入到目標生物體中,使受體生物在原有遺傳特性基礎上增加新的功能特性,獲得新的品種,生產新的產品。自然界中同樣廣泛存在自發的轉基因現象,譬如植物界的異花授粉、天然雜交以及農桿菌天然轉基因系統等等。
基因技術日新月異,為現代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科技變革。隨著科學家對基因研究的持續深入,新的理論機制不斷明晰、新的成果產品不斷涌現,人類對生命奧秘的認知在基因層面更多樣、更深入。
一直以來,一項新技術是否被采用的根本因素從來不是科學家的科研熱情,而是社會的需求,如今,生物產業的迅猛發展從社會需求端證實,轉基因技術成為逆轉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趨勢的良策。
轉基因技術應用在社會各個領域中,較為常見的包括了利用轉基因技術改良農作物、生產疫苗、食品等。含有轉基因作物成分的食品被稱之為轉基因食品,其與非轉基因食品具有同樣的安全性。各國對轉基因生物的管理因為國家不同而異。世界衛生組織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凡是通過安全評價上市的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一樣安全,可以放心食用。
世界許多國家把轉基因生物技術作為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戰略選擇,轉基因已成為各國搶占科技制高點和增強農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重點。
轉基因農業技術與載人航天、大飛機同屬十六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之一 ,發展轉基因是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重大戰略決策。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明確,“十三五”將推進以經濟作物和原料作物為主的新型轉基因抗蟲棉、抗蟲玉米等產品的產業化進程。 2021年兩會,國新辦召開發布會,重申本著尊重科學、嚴格監管、依法依規、確保安全的原則有序推進轉基因現代農業技術產業化。
轉基因育種技術作為傳統雜交育種技術的“升級迭代版”,因其高效、可控性強等優點在國外被廣泛使用,隨著科學認知的深化與政策的放寬,未來在國內也必將迎來快速發展時期。
轉基因作物行業產業鏈
轉基因作物產業鏈上游主要是生物技術公司,職能為挖掘基因、開發基因事件等,國內有大北農、先正達等企業;中游為種子公司,通常進行品種審定、制種生產等活動,有登海種業、全銀高科等企業;下游為經銷商,用于產品銷售。
行業政策
我國轉基因發展相對落后,政府陸續頒布政策進行扶持。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并首次提出安全管理和科學普及,為轉基因商業化提供了基礎。此后,“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加大轉基因研發力度。2022年1月21日,《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農業植物品種命名規定》、《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修改后重新發布,本次修改對轉基因品種審定做出具體說明,優化了安全評價申報要求,標志著我國轉基因商業化進入落地階段,種業板塊迎重大變革。2022年6月8日,農業農村部官網發布《國家級轉基因玉米品種審定標準(試行)》、《國家級轉基因大豆品種審定標準(試行)》,是轉基因在法規層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發展趨勢
在人口快速增長和自然資源匱乏的情況下,保證食品供應和人類健康已經成為全球社會關注的焦點。轉基因技術可以通過增加作物的產量、改進品質、提高耐逆性耐旱性等方面來解決糧食問題。比如,基因編輯能夠使植物在逆境下獲得更好的適應性,提高其耐旱、耐病、耐鹽堿等能力,從而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這有望幫助世界許多發展中國家解決饑餓和營養不良問題。
作為一項重要的科學和技術領域,未來轉基因技術將進一步深化其應用,應用范圍也將更加廣泛。在多學科共同的努力下,轉基因技術為人類提供更好的健康和生活保障,為人類社會的健康穩定做出更大的貢獻。
更多了解行業前景規劃及相關數據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轉基因技術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