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一般指有機物質碳化變焦的過程;焦化過程是一種熱分解和縮合的綜合過程。中國煉焦化學工業已能從焦爐煤氣、焦油和粗苯中制取一百多種化學產品。中國是焦化產品生產、消費以及出口大國,焦化產品廣泛用于化學工業、醫藥工業、耐火材料工業和國防工業。
據生意社統計信息顯示,截至2023年11月底,焦化副產品中如蘭炭、粗苯、高溫煤焦油、硫酸銨主流成交價分別至1278元、6450元、4460元、700元,環比跌幅分別為8%、5%、11.5%、26%,呈現了副產系列產品價格全線下跌的走勢。
從今年以來的國內市場運行情況來看,由于受資源以及消費結構的影響,區域差距越來越大,區位優勢凸顯,盈利狀況分化明顯。如新疆地區目前已形成完善的供產銷一體化發展格局,且成本大大低于內地,新疆地區焦爐氣制甲醇成本甚至只有內地傳統煤制甲醇的一半,而產品銷售價格卻與內地不相上下。作為焦化企業僅此一項副產品就讓企業處于盈利狀態,這也是行業的發展趨勢。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焦化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顯示:
焦化生產以煉焦煤為原料,以煤氣為燃料,以焦炭為產品,并副產焦爐煤氣,能源的投入、產出量大,為典型的能源轉換工序,污染物生成量也較大,屬高能耗、高排放產業。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煉焦行業協會統計數據,目前山西省產能超過 1 億噸,河北 省、山東省、陜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產能超過 5,000 萬噸。隨著焦化裝置的大型化和焦寧化產能的集中化,對焦化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程度進一步提高,其中,焦化行業焦爐煤氣制甲醇總能力達到 1,400 萬噸/年左右,焦爐煤氣制天然氣能力達 60 多億立方米/年;煤焦油加工總能力達到 2,400 萬噸/年左右;苯加氫精制總能力達到 600 萬噸/年左右,干熄焦處理能力 4.41 萬噸/小時。
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發布《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該文件要求擬建、在建項目應達到能效標桿水平,能效低于基準水平的存量項目設置過渡期,將對焦化行業節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根據 Mysteel 調研統計數據,2022 年全國已淘汰焦化產能 1,731 萬噸,新增 4,280 萬噸,凈新增 2,549 萬噸。
焦化是鋼鐵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作為世界焦炭生產大國,年均焦炭產量超過4.5億噸,占世界總產量68%以上。全國冶金焦焦化企業約280家,涉及全國冶金焦在產產能5.59億噸,主要集中在華北、華東地區,兩個地區占比達63%,其余區域焦化產能占比較少。2018-2022年之間,隨著焦化產能置換進行,小焦爐多被淘汰,獨立焦化多為小焦爐,鋼焦聯合占比逐步提升。
冶金焦產能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內蒙古、山東、遼寧等省份,其中山西省焦化企業63家,合計產能約1.14億噸,位居全國第一,占全國焦化總產能20%;其次河北省冶金焦產能約8000萬噸,占全國焦化總產能14%;內蒙古冶金焦產能約6200萬噸,占全國焦化總產能10%。
國內焦化企業可分為兩個主要類別:鋼鐵廠自建焦化企業和獨立焦化企業;另外,各地還存在一些煤炭企業投資建設的焦化廠。我國焦化行業的企業格局呈現出大型企業主導、中小企業輔助的態勢。如中國寶武、河鋼集團、沙鋼集團等大型企業憑借其規模和技術優勢,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
我國煉鐵工藝以長流程為主,因此焦化工序在可預見的較長時期內將一直存在。但隨著煉鐵工藝向短流程、氫冶金方向發展,焦化工序無論是從生產工藝還是產品要求上,都要適應雙碳背景下的煉鐵工藝要求,并做出應對和改變。
在我國能耗雙控和碳排放雙控的大環境下,焦化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更為迫切,焦化行業將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實現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并更加重視化產回收,從源頭減排污染物,實現由“以焦為主”向“焦化并舉,以化為主”的戰略轉型。
《焦化行業“十 四五”發展規劃綱要》要求有效降低能耗、物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量,重點是提高余 熱回收利用、水循環利用、固廢資源化利用效率,注重源頭控制、過程管理和末端治理 的有機結合,適應高爐大型化,加強高爐用焦特質研究、煉焦用煤研究,尤其要從可持 續發展角度研究焦炭質量提高對煉焦煤資源的需求等問題。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多種相關報紙雜志的基礎信息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和數據,客觀、多角度地對中國焦化市場進行了分析研究。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焦化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