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服务热线400-086-5388

当前位置:首页 > 三产融合产业 > 经典案例介绍

吉林省吉林镇三产融合案例

项目简介

农村产业融合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创新、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产生新的产业形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然而农村产业融合,也面临资金缺口、土地利用、剩余劳动力转化、农产品品质提升等发展瓶颈。吉林省三产融合先导区——吉林市孤店子镇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坚持多方受益的价值取向,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村企共建"、整村土地流转、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推进农村经济循环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等措施,有效促进了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规划方向

龙头企业引领,为“村企共建”注入发展资金。

在经过多方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大荒地村和省内一龙头企业形成了“村企共建”的新型合作关系。这种新型的合作关系,一方面为项目地发展注入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又为村里一二三产业的整合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引入龙头企业,有助于为地方三产融合战略推进明确责任主体,能有效避免“多头引领”出现的各种问题。

而且,项目地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企业本身持续增效,地方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有助于形成村企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项目辅佐方

地方推进三产融合,并不是说引进一家龙头企业就可以的,需要地方政府协助企业,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舆论上进行引导,才能顺利推行三产融合战略。

项目地政府为保障三产融合的顺利进行,尝试进行全村土地流转。在保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和自愿流转的前提下,以每公顷1万5500元的价格将农民手中的耕地统一流转给种植公司。农民脱离土地后,可以优先到村内的食品加工企业就业,年收入约2万元。总体而言,农村土地流转后农民收入远高于耕种收入,同时土地流转后,龙头企业采用统一种植模式,也能够有效避免原本小农作业过程中的自然灾害风险。

通过整个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村集体和企业增效的双赢目标,为农业规模化和品质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规划

1、一产二产融合:

(1)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在政策和土地保障的前提下,一二三产业在项目地得到充分的融合和发展,基本实现了集约农业、机械化、生态化、信息化、休闲化,并向现代生态农业迈进。

集约农业

全村1300公顷土地均实行统一经营和统一管理。水稻种植标准化、规范化。

农业机械化

大荒地村建设了节约用地型的四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和苗圃基地,配备了500套现代农业机械,育秧、种植、施肥、收获全程机械化。现代农业种植模式节约了15%的生产成本,提高了18%的产量。

农业生态化

项目地在选种上全部采用绿色有机稻种,在施肥中施用有机肥,将生物诱化剂应用于病虫害防治,采用稻田鸭、鱼蟹等先进的生产方式,种植绿色、有机稻米。打造优质高效农业。水稻基地被评为生态农业示范区。

农业信息化

为了提高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大荒地村构建了物联网的可追溯体系,实现了基于网络管理和人工管理的现代农业管理模式,为育苗、种植、收获、贮藏等生产环节提供了安全保障。此外,项目地生产的品牌大米也与阿里巴巴合作,实现电商销售。

农业休闲化

项目地注重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将观光农业与温泉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满族文化相结合,打造五星级旅游企业,年接待量50万人次。

(2)推进村内一二产循环经济发展

在推进农村一二产融合的过程中,项目地采用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以水稻为核心,将稻草进行秸秆还田,将碎米制成有机米酒,稻壳被压缩成碳棒,稻壳被压实成炭棒,成为可再生能源。配套建设养殖场,利用牲畜粪便和碳棒灰生产有机肥、种植绿色和有机稻米,形成种植、养殖和加工产业的产业循环发展产业链,实现体内循环的发展方式,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表:一二产为基础发展循环农业

2、一二三产业融合:

项目地在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也不断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

例如,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同时,也大力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包括开发农村温泉度假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项目地的整体形象不断改善,而且随着生态农业的概念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来到项目地,享受农事体验、购买有机农产品的乐趣,并体验当地的温泉。以农产品作为引流手段,用旅游资源提高消费者黏性,项目地一产与三产实现完美融合。

同时,项目地重点发展养老产业,以温泉为载体,结合自然田园风光,在旅游资源和养老资源基础上建设养老基地,大量承接城市老龄人口的养老消费需求,进一步巩固了一产三产融合的成果。

图表:一二三产为基础实现三产融合

中研普华可行性研究报告
点击咨询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