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場現狀:千億規模下的本土品牌突圍戰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寵物用品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寵物用品市場規模已達48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15%,預計2028年突破515億元。這一數據背后,一場本土品牌與國際巨頭的市場份額爭奪戰正悄然升級。
(1)本土品牌“閃電戰”打破外資壟斷
數據說話:2024年本土品牌市場份額首次突破40%,其中乖寶寵物以1.54%的市占率位居行業第一,中寵股份、依依股份緊隨其后。
關鍵策略:供應鏈整合(如天元寵物通過垂直一體化生產降低成本)與渠道創新(抖音直播貢獻超30%銷售額),直擊國際品牌高價痛點。
案例佐證:深圳“春風大小喬”寵物服飾品牌通過聯名《冰雪奇緣》IP,單月銷量激增300%,證明本土品牌更懂Z世代社交需求。
(2)國際品牌“高端堡壘”面臨雙重夾擊
優勢領域:皇家、雀巢等憑借技術專利(如瑪氏智能項圈生物識別技術)仍占據高端市場70%份額。
挑戰壓力:本土品牌推出高性價比替代品(如小佩智能喂食器價格僅為國際品牌60%),疊加電商渠道下沉,導致國際品牌一二線城市市占率下降3.2%。
二、消費革命:Z世代與銀發族共筑萬億新藍海
寵物用品消費正從“功能滿足”轉向“情感交互”,兩大核心群體推動需求裂變。
(1)Z世代“精致養寵”催生智能化浪潮
消費畫像:90后/00后寵主占比超60%,一線城市單寵年均消費達3200元,智能用品滲透率超25%。
數據亮點:2024年智能喂食器、貓砂盆銷售額同比增長40%,霍曼科技烘干箱市占率穩居第一。
技術賦能:AI算法(如快瞳科技寵物行為分析)實現疾病預警,推動智能硬件從“被動響應”向“主動健康管理”進化。
(2)銀發族“陪伴經濟”激活低線市場
增長引擎:二線城市消費增速達22%,老年群體貢獻超18%的寵物醫療消費。
場景創新:上海黃浦區寵物店推出“銀發寄養套餐”,節假日價格上浮50%仍供不應求。
政策助力:《寵物食品安全法》草案要求原料可追溯,加速淘汰中小作坊,頭部企業合規成本降低12%。
三、趨勢預測:三大賽道定義未來五年競爭規則
基于中研普華《2025-2030年中國寵物用品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測算,2030年寵物用品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核心驅動力來自三大方向。
(1)智能硬件:從“單點爆發”到“生態閉環”
預測數據:2025年智能用品市場規模將突破100億元,占整體市場25%以上。
競爭焦點:小米、美的通過供應鏈優勢布局中低端市場,小佩寵物、霍曼科技主攻硬件創新,快瞳科技提供“算法+數據”解決方案,構建寵物元宇宙雛形。
(2)高端定制:從“大眾消費”到“圈層溢價”
市場分化:一線城市高端寵物食品滲透率超45%,而低線城市性價比產品需求增長30%。
案例參考:乖寶寵物推出AI營養配餐系統,根據寵物基因定制飲食方案,客單價提升60%。
(3)生態整合:從“產品競爭”到“場景壟斷”
模式創新:“寵物+醫療”融合店(如深圳聯合寵物醫院)年營收增速超50%,“寵物+旅游”服務(南航“愛寵客艙”)覆蓋20個城市。
產業鏈聯動:上游原材料企業(如中石化可降解貓砂項目)與品牌商合作,推動環保用品占比從2025年的15%增至2030年的30%。
四、挑戰與破局:企業如何穿越周期?
行業高速增長背后,同質化競爭、技術瓶頸、國際壓力三大挑戰亟待突破。
(1)研發突圍:頭部企業研發投入占比從2023年的3.2%增至2025年的5.8%,重點布局生物識別、邊緣計算等領域。
(2)渠道進化:DTC模式(直接面向消費者)縮短供應鏈周期,波奇寵物通過用戶數據反向定制產品,庫存周轉率提升40%。
(3)全球化布局:依依股份收購泰國寵物用品工廠,利用東南亞成本優勢輻射歐美市場,出口占比從2024年的18%增至2025年的25%。
結語:寵物經濟,一場溫柔的社會變革
當寵物從“附屬品”變為“家庭成員”,中國寵物用品行業正經歷從“制造大國”到“品牌強國”的蛻變。未來五年,智能化技術將重構消費體驗,本土品牌將改寫競爭格局,而企業能否抓住“情感消費”與“科技賦能”雙輪驅動的紅利,將決定其在萬億藍海中能否占據潮頭。正如深圳市寵物協會秘書長宋偉強所言:“寵物經濟不僅是生意,更是情感的載體與社會的溫度。”這場變革,值得期待。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寵物用品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