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調控是指在神經科學層面,利用植入性和非植入性技術、依靠電或化學手段來改善人類生命質量的科學、醫學以及生物工程技術。神經調控技術在全球發展迅速,已經廣泛用于運動障礙疾病如帕金森病等各類疾病的治療。隨著認識的加深,神經調控技術正逐漸拓展至心絞痛、糖尿病、肥胖癥等多種疾病的治療。
近年來是神經科學發展的黃金時期,各國陸續啟動的腦科學研究計劃中神經調控技術均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神經調控技術是現代醫學與生物工程技術的完美結合,它的出現標志著神經疾病的治療進入了全新的時代。該技術不僅對神經精神類疾病的治療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腦智發育、混合智能等尖端研究和基礎研究領域也有廣闊前景。
神經調控是現代神經科學發展的重點和熱點領域。該技術通過電或化學的方法對神經功能進行精確地調控,以達到控制疾病的目的。目前,神經調控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迷走神經刺激、感應式神經刺激和腦深部電刺激。相比傳統的藥物或手術治療,神經調控凸顯了創傷小、效果穩定、可調可逆等優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醫生和患者所接受。
1、國內神經科學市場規模變化趨勢分析
(1)市場規模保持增長態勢。近年來我國在神經科學科研持續發力,同時我國神級科學得到國家政策政策的持續,市場規模將會繼續擴大,展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2)細分領域分化發展。臨床神經科學市場增長將會更為迅速,主要是受到神經系統疾病治療和診斷需求推動;雖然基礎研究市場增長相對較慢,但在神經科學前沿研究方面持續發力。
(3)區域集中化:神經科學相關產業及研究機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等經濟發達、科技資源豐富的地區,主要是擁有先進科研設施、優秀人才團隊和良好產業基礎,為神經科學市場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國內神經科學市場規模變化原因分析
(1)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神經科學研究和產業發展, 特別在“十三五”以及“十四五” 時期我國對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研究的重視,以及在科研項目申報、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方面給予神經科學領域支持,引導資源向該領域聚集,將會有力推動技術創新和市場發展,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程。
(2)人口老齡化與疾病負擔。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腦卒中等神經系統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龐大患者群體對神經科學相關診斷、治療、康復等醫療服務和產品產生巨大需求,同時人們對健康重視程度和醫療消費能力不斷提高,對于神經系統疾病的早期篩查、精準診斷和個性化治療需求日益增加,愿意支付更高的費用獲取更好醫療服務和產品,進一步拓展神經科學市場規模。
(3)技術創新與突破。基因檢測、生物標志物檢測、腦成像技術等不斷發展和創新,使神經系統疾病早期診斷和精準診斷成為可能,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生存率,同時促進相關診斷試劑、設備等市場發展;同時干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神經調控技術等新興治療手段不斷涌現,為神經系統疾病治療帶來新的希望和突破,有望改變傳統治療模式,推動神經科學治療市場的快速發展。
(4)產業融合與協同發展。醫學與工學深度結合,促使神經科學與電子信息、材料科學、機械工程等多學科交叉創新,研發出更加先進神經科學儀器設備、植入式醫療器械、康復輔具等產品,提升神經科學領域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特別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在神經科學研究和臨床應用中深度融合,能夠加速藥物研發進程、提高疾病診斷準確性、優化治療方案等,為神經科學市場注入新活力。
(5)產學研合作以及人才培養。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之間合作日益緊密,共同開展神經科學項目研究、技術攻關和人才培養,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程,提高我國神經科學產業核心競爭力;國內高校不斷加強神經科學專業的建設和人才培養力度,同時政府和企業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和措施,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工作,滿足市場對人才需求的同時提高神經科學領域創新能力。
3、2025-2030年國內神經科學市場規模預測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版醫藥設備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醫工融合、產學研合作等產業融合以及政策支持等居多因素,促使神經科學創新,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程,預計2030年國內神經科學市場規模958億元,有利于提高我國神經科學在全球市場競爭力。
圖表:2025-2030年國內神經科學市場規模預測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